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老人离开后,要将他用过的东西烧掉,跟这3个问题有关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人情社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重视表面上的风俗和仪式。

某家的一个老人离开了,这家人就必须要大办葬礼,或者大摆宴席,请村里面的邻里乡亲吃饭,以此来表达对于故去之人的哀思。

当然,是不是哀思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的是,不少人都按照传统的一套来做事,要把最基本的仪式办好。这,就是人情社会的风俗习惯。

在送走老人之后,家中的亲人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将老人用过的东西烧掉,或者丢掉。比如,要把老人的衣物、日常用品烧掉,要把老人用过的床板丢掉。

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要把老人用过的东西烧掉呢?难道说,就不能保存下来吗?

其实,老人离开后,要将他用过的东西烧掉,跟这三个问题有关。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一、家人对于老人“全始全终”的态度。

民间有句俗话,来也完整,去也无缺。大致意思是,来的时候,我们完完整整地来到这个世界。而在离开的时候,也该毫无或缺地离开。

老人走了,就证明这尘世间属于他的一切,都“一场空”了。生前属于他们的功业,一场空了。生前属于他们的名利和地位,也一场空了。

既然都一场空了,就证明他们以往穿过的衣物,用过的牙刷、毛巾、杯子等等的日常用品,也都失去它们原本的价值了。

既然如此,家人最好要烧掉这些东西。说得传统一点,要把东西烧给他们,不让他们没得用。而说得浪漫一点,要把过往的一切,都烧给历史和时间。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既然老人都走了,那他们穿过的衣服也没有用了。这个时候,选择烧掉,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全始全终”。既有好的开始,也有完整的结束,那对于故去的人来说,也足够了。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二、人们对于“传统风俗习惯”的遵循。

上文说过,烧东西给故去的老人,这是人情社会当中的传统风俗习惯。

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人情社会存在这些风俗习惯呢?最基本的人情,就是血缘亲情。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家庭”,就说明我们对于“家”特别重视。

家中,有我们的父母、伴侣和孩子。一旦父母走了,那身为孩子的我们,就需要为父母尽到最后一份孝心,把需要烧的东西,都烧给他们。

当然,很多人都会反驳,如今都是科学的时代了,怎么还搞传统的一套呢?事实上,这跟是不是科学时代无关,只跟“仪式感”有关。

有些仪式,那是可以忽略的。而有些仪式,那是不得不做的。世俗中的条条框框,都跟传统的仪式有关,你不做,就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和内心的谴责。

所以说,在老人离开之后,我们把老人用过的东西烧给老人,既表达了后人的孝心,也尊重了世俗的仪式感。至少,让生人和死人,都了无遗憾。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三、当下之人对于离去之人的“尊重”和敬意。

有家庭的人,都特别重视“祭日”。该要拜祭的时候,就需要去拜祭。该要烧东西给先人的时候,就要烧东西给先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烧东西给先人,属于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具体来说就是,受到感情思维的影响,人们必须要对先人尊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诚之心。

更何况,传统的人都带有一点迷信的思想,认为把东西烧给先人了,先人就会保佑他们家长长久久,风调雨顺。这,也是上文谈到的“心理寄托”。

至于是否风调雨顺,这就没有人去深究了,因为人们的关注点不在于此。当人有了心理上的寄托之后,那内心的缺憾就补齐了。

看到过一些人,父母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好好照顾父母。等父母走了,才痛哭流涕,还烧各种的东西给他们。事后,这些人也觉得自己尽力了。

反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尊重和敬意。只能说,按照传统的要求,做好后人的本分,那就可以了。

老人走后的东西能用吗(老人离开了)

写到最后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会明白,把老人用过的东西都烧掉,不是什么迷信和封建,而是人们对于传统的遵循,对于故去之人的尊重。

老人用过的东西,多半都指他们的衣物、日常用具等等。而他们留下来的存款和房子,那都不算,因为那是他们留给后人最大的帮助和纪念。

身为后人,既要在老人归去后尽心尽力,也该在老人生前好好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短暂,遗憾颇多。你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减少生命中的遗憾,问心无愧罢了。

文/舒山有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人离开后,要将他用过的东西烧掉,跟这3个问题有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