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关于言传身教的名言(关于言传身教的作文)

关于言传

关于言传

我们那个年代,父母的教育很是单纯,记得高三时,第一次高考没有考好。回家后告诉父母,父母就是一句单纯的话告诉你,“今年没有考好,再努力,明年再考呗!”

这样的“语言”传递的信息,就是“只要你好好努力,可以成功的!”没有评判,只是信任,相信“你努力就行!”

这里要说的话题,就是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或老师应该传递的是什么“言传”。

案例1:

运动会上,我班女孩子参加400米接力,第二棒出现失误。结果,榜上无名。孩子们很委屈,跑过来与我说,“我们班上应该是实力最强的,因为第二棒有他班加油同学的影响,影响到了棒的交接,让我班孩子出现交接棒时失误。”(当时因为两个运动相距很近)

孩子们吵着闹着,说是这样那样的不公,要求我班主任必须出面,与裁判论个理。

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你会怎么做呢?

1.你们本来就是最棒的!

2.这确实有不公平(裁判),让你丢掉了荣誉!

3.这只是一场竞技而已,不要太在意!

4.你们确实很棒,下一场我们再赢!

5.场上的失误,确实证明我们本不应该赢!

上五种“言传”,我说了第“5”个说法。孩子听了,有的孩子一下子就“炸”了,说我们的班主任太无情了。哈哈!

之后,我与她们解释,现在问题已经存在,我们“失败”了,我认可你们的的自信。但,如何才是结局之后的放下呢?

第一种(我认为你们是最棒的):这根本上并不是最真心的话,何以证明我们是最棒的呢?你们说初二时,我们班就是第一,但现在是初三了,时间段迁移,一定我们还是最棒的呢?这样的说法,不利于我们正确的反思,和迎接下一场竞技的信心!

第二种说法(不公平的):这是责备他的做法。事实真相,是当时虽然有他班旁观加油者影响,同样的也影响他自己或其他班级,因为当时大家确实都差不多接近。这只能说明,当时处理这样的环境,我们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我只是不希望你们把问题不足归咎于其他的人。裁判是第三者,他班同学就是有所影响,大家由于竞技场上的激动,难免有所影响,而我们的同学也在其中呀。

第三种(一场比赛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孩子们天生争强好胜,若我这样说,自然影响孩子们的激情,贬低了竞技的价值性。

第四种(你们是有能力的):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一种说法。难道能力就能自动带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吗?若是这样,这次失败,下一场一定能赢吗?误导“能力论”,而没有导向,竞技场上的体现不仅仅能力的竞技,还更体现情境下的努力表现!

第五种(告诉她们本不应该赢):孩子一听,说我太无情了,“不替自己的孩子说话,反而有所‘打击’”。为此,我聚她们坐下来讨论。

说,我知道你们的感受。你们想赢,我也想赢,让“赢”证明你们是最棒的!但确实我们失败了,我们不能用“虚”来肯定自己,更不能归咎于他人。你们的表现我看到了,你们在交接棒时出现失误,但你们还在继续第三棒第四棒,就是最好的表现了,这不是最好的赞美吗?就是第二棒同学,也不能自责,因为当时情境下,你虽然可能没有即时处理好,但你作了全身心的投入,做好了你这一棒的任务。这不是最好的吗?没有抱怨,尽心尽力了,就是最好的。且你们享受了这竞技场上你们为之努力的激情快乐。这次“失败”,反思不足,可以我们可以为下一场再努力!

(之后,我班女生班长明白我的意思,并再次积极组织好班级下一次的挑战)

我没有给孩子们虚伪的鼓励,只是激励她们面向“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孩子们也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建议,建立新的自信。

案例2:

我时常听到家长有这样评判。孩子第一次考试不好,父母鼓励孩子,“你很聪明的,这次考试不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出成绩!”结果,下一次考试,孩子成绩还是不如意。这时家长的评判,“你这孩子怎么这笨!”“你们的老师是怎么教的,老是让你考得这么差,我要向你们学校领导反映一下。”(不愿意责怪孩子,怕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而孩子呢?顺着父母的言语,“我确实太笨了!”“我们老师教的根本不好,让我听不懂!”

这“标签”式的评判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老师,你懂的!)

孩子的成长,父母或老师都会出于一种保护,保护孩子的自信。但在我们“言传”中,无意会出现或许你的话语或做法无形给了孩子错误的“固定型思维”导向,虽然让孩子心态有了暂时的稳定,但是从长远的思考,这危害却是非常的大。因为你这并不是建设性的建设,不是去创建更好的情形,去帮助孩子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以“责怪”的心态作出评判孩子和责怪老师。正确的思考,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建议是,是不是要好好了解一下孩子在校学习表现,是否努力,是否讲了方法,是否……,然后给出正确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建议:

“你看,你的成绩问题,并不是外因,问题还是在内因,你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太多!”

“你看,你的课堂笔记确实做得不好,课后也没有及时复习!”

“我认为,你两次考得成绩都理想,这与你平时是否努力有密切相关,你平时表现,认为听懂了,可真正是否掌握,你并没有作深入的学习和努力思考!”

“你看,你的作业还是很马虎的,且老师评价后也没有及时纠正、思考!”

“所以,这两次考试不理想,归因还是在你自己,一不认真、不努力;二学习不太讲方法;三你不太接受老师、同学的学习建议,也欠缺与老师和同学的学习交流。希望你能为此改进!”

……。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少给孩子评判,多给孩子教导,这就是我们都希望的成长型思维的建议!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关于言传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