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诗经《著》:那人等我在影壁,冠带缀玉心欢喜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经.国风.齐风.著》

【注释

著(zhù):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婚娶在此处亲迎。

俟(sì):等待,迎候。乎而:语尾助词。素:白色,这里指悬充耳的丝色。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庭:中庭。在大门之内,寝门之外。青:与上文的“素”、下文的“黄”指各色丝线,代指紞。堂:庭堂。】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微雨直译:

那人等我影壁前,雪白丝绦垂耳边,还有琼华缀其间。

那人等我庭院前,青绿丝绦垂耳边,还有琼莹缀其间。

那人等我高堂前,明黄丝绦垂耳边,还有琼英缀其间。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这是一首描写先秦时期古老婚礼的诗歌。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满怀欣喜地回想出嫁时夫婿前来迎亲的情景。在古老的婚礼中,男方需先往女家迎亲,再先行回家等候,最后按特定的仪式,将新娘带回洞房。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全诗攫取了新娘子看到新郎恭谨有礼地迎候自己的情景,将一场庄重宏大、喜庆祥和的婚礼,描绘得层次井然,富丽典雅,同时增加了新妇的心理描写,显得情趣盎然,清新动人。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全诗三章叠唱,皆以新娘眼中所见入手,每章更换三字,将新娘初嫁时的兴奋喜悦、娇羞忐忑描绘得极富层次感,同时通过对新郎装饰打扮,将新娘对新郎的满意与赞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每章首句“俟我于著(庭、堂)乎而”,新娘子刚迈进大门,第一眼关注的不是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欢喜与喧闹,而是那个在影壁前踌躇满志、盛装迎候自己的新郎倌。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新娘子满怀羞涩地偷眼望向那玉树临风般的男子,想着他即将与自己喜结同心,共度余生,心里既忐忑不安,又满心欢喜,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每章二、三句,通过新娘子的视线,对新郎的帽饰及装扮加以细细描绘——“充耳以素(青、黄)乎而”:充耳也即“塞耳”,是悬在冠帽两侧的饰物。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丝带末尾打一圆结,上缀一块玉饰。丝带上圆结与玉石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青”、“黄”,分别指悬充耳的白色、青绿、和明黄的丝带。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尚之以琼华(莹、英)乎”,在新娘子小心翼翼的视线里,新郎的冠带贵重,气度不凡:帽冠垂着精致的丝络,充耳上缀着贵重的美玉,这一切充分说明,新郎家境良好,性情温良有礼,自己嫁入的是个好人家,未来可期,幸福甜蜜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作为对婚姻满怀憧憬的新嫁娘,她的注意力自然全在新郎身上,但碍于女儿家的骄矜羞涩,却又不能肆意看个清楚,只能低眉敛首、悄然凝眸,结果显然是满心欢喜的。每章后两句寓情于景,十分巧妙,写景画物联想丰富,描摹女儿家心思,细腻精巧,充满愉悦之情。

那人却在等我阑珊处

全诗纯用赋体,每句句尾“乎而”二字,音节轻缓,无实际意义,但作为语气助词,增强了全诗的韵律感,读来深情款款、余音袅袅,意蕴无穷。

诗经《卢令》:猎犬颈铃叮当响,猎人英俊又善良

诗经《鸡鸣》:苍蝇嗡嗡叫,官员齐上朝

诗经《还》:那个猎人真敏捷,并驾齐驱来围猎

诗经《东方之日》:东方的太阳热烈又明亮,美丽的姑娘来到我身旁

诗经《东方未明》:最早的社畜天不亮起床干活,日夜颠倒穿错衣裳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诗经《著》:那人等我在影壁,冠带缀玉心欢喜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