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

黄简讲书法(笔势篇)06——横竖的笔势2

2、"永"字横笔的笔势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继续上一堂课,接下来看看"永"字横笔的笔势。"永"字中的横有两个:一是第二笔"勒",二是第五笔"策"。其实第七笔啄也可以转化为横来写,这个问题将来再说。

2.1 "永"字八法中横笔的特点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先来讲讲"永"字八法中横笔的特点,也就是"勒"和"策"的特点。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笔势,在"永"字八法中,"勒势"方向是平放的,"策势"方向是向上的。有些人写"勒"未必平放,也可能写成向上的"策"。

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永"字,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勒和策都是向上的,两笔笔势重复。

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第二笔勒就是平放的,和第五笔策向上的不同。但你看王羲之这两笔,都是用侧锋的,"勒"没有用尖锋趯。

"永"字八法是要定一个规范,当然不会规定"勒"和"策"两笔笔势一模一样,必然一平放,一向上,两笔不同。而且"永"字八法规定这两笔的用笔方法也不同,"勒"是规定用趯锋,那就是用尖锋,规定"以锥划石",笔管垂直。"策"规定用侧锋,背笔向上,也就是三号位侧面向上。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所以说"永"字八法规定的这两个横笔,非常具体,非常细致。"永"字八法的"勒"和"策",跟智永写的不同,跟王羲之写的也不同,崔邈说张旭"始弘八法",就是重新解释和规定"永"字八法的冩法,这是可信的。张旭并不是简单地从王羲之或者智永那里取一个现成的"永"字,而是把这两种横笔做了区分,这一点大家要理解。

2.2 横线的名称

竖有三种基本笔势,如果我们把这三根线转过来,那就是横的基本笔势。中间这一根是平放的,下面这根线写起来手腕动作是左-右。上边这根线手腕动作是右-左。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说:"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平直,就是纵横的特点,"平"是没有高低,"直"是没有弯曲。

上次讲过,纵横这两个名称,篆书中已经有了。但是不要误会,如果你真的写成"横平竖直",那就有点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横平竖直",只有在篆书和隶书中才会出现。这是李斯《绎山刻石》几个字,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你看它的横真的很水平,竖又很垂直,符合平直的形容。隶书继承篆书而来,纵横也往往有平直的特点。

如汉《孔宙碑》这几个字,横竖都按照平直放置。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我们来对照一下,你看隶书中的"三"字,基本上就是平缐条。但到真行草书中,就算是比较规矩的真书,都不会把"三"写成三根平线。你看柳公权《玄秘塔》中的"三"字,没一根是放水平的。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阴符经》中"三"字,如果上面两横比较平,第三横就用弧线来打破平直。因为作者知道,如果第三横再写平线,那就很要命了。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我以前说过,王羲之《兰亭序》一共写了七个"一"字,有没有一个是水平的?都没有。对于用笔摇腕的人来说,写水平线反而不容易。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你看王羲之这些字,横笔都是向上斜的。整个王羲之《兰亭序》中,要找一笔水平的横还真不容易。

王羲之《兰亭序》这个"生"字,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不但有向上的横,还有向下的横,上下两个横笔的走势刚刚相反,它们都不是水平线。横笔也有像竖笔屋漏痕那样战行的,你看文征明《游虎丘诗》中的"一"字,就是手腕左右用两个来回写的。其原因是我们采用摇腕来写线条,手腕一摇,线条当然有高低,那就不平了。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竖笔三条线是努、纵和裹,横笔叫什么名字呢?上面这一条是覆,下面这一条是仰,这两条都是动手腕一个来回。中间这一条线是平线条,古称为横。其实从笔势的角度来说,横应该称之为"平",纵应该称之为"直",在篆隶中没有问题,在真行草书中其实是不平不直的,所以我还是用"纵"和"横"来称呼这两条线,避免误会。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在王羲之这样一个摇腕写线条的系统中,横不平、竖不直,是一种正常现像。读帖看线条要有一种敏感,如智永这个"量"字,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下面那一竖是裹,不是笔直的,而它所有的横都是向上的。"水"字的中竖,是屋漏痕,而那个"策",其实是"仰"。前人有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有学者考证系托名颜真卿所作,文章说颜真卿去见老师张旭求笔法,张旭问颜真卿:"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这是张旭问颜真卿的话,"平就是横,你怎样理解?")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丈,令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像。此岂非其谓乎?"(仆,是颜真卿自称。他回答说,写一横虽然称之为平,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平,在书法中要有多种形像,这样的横才好看。)长史乃笑曰:"然。"(张老师笑了,说:"对。")这段对话的中心意思,就是说虽然"平谓横",在真行草书中,要"纵横有像",这就是赋于线条以生命,而线条的生命来之于手腕的运动,手腕的运动就是反映我们的心。不要忘记。

2.3"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这就讲到"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了。你看这两个字,王羲之的横都是斜的,《竹山堂连句》是颜体,横画都是平的。

王羲之也有平画,但都是很短的,如"日"字中间那个短横就比较平一点。如果横画一长都是向上的。这种特点,称为"斜画紧结"。所谓"紧结"指结字紧密,有一个中心。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阴符经》也是一样,这两个字有没有水平线?一根也没有。作者摇腕用笔和王羲之是一样的。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米芾曾经这样评论唐代书法:"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钟繇)法。丁道护、欧(欧阳询)、虞(虞世南)笔始匀,古法亡矣。"从智永以后,用笔开始平匀,和魏晋有点不同了。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到唐朝中期,出了一个颜真卿,颜真卿是张旭的学生,早年也是"斜画紧结"一路。晚年他变法,把王羲之"斜画紧结"反过来,改为"平画宽结",创造了颜体。其实就是用篆书方法写真书,所以颜体平线条就多了。我这课程是讲解王羲之系统的,是以"斜画紧结"为主,将来专题课也会讲到颜体的"平画宽结"。我推荐的两种字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和《阴符经》,用笔结字都有特点,你也可以体会到从智永到唐楷的演变。我希望大家不要随便换帖,每本字帖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特点,没有深入研究过,随便换帖是不妥当的。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2.4横笔的化势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永"字八法的八个点画,3号位策势,6号位勒势,7号位掠势和啄势,8号位努势,9号位磔势。1、2、4三个方向,留给钩趯。"永"字本身的趯,是1号位或4号位,其他字如"乙"的钩,就是向2号位趯出的。点是横竖撇捺的缩短,我这里不标示出来了。你可以看到,笔锋的基本行走方向,"永"字八法都已经包括了。单一笔势要化出新笔势,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举例来说,元代李溥光《雪庵字要》说:"虎牙"一策只化一,尖若"金锥"利器物。李溥光给"永"字八法的"策"起一个新名字,叫"虎牙",然后"虎牙"再化出一个新笔势叫"金锥"。"金锥"就是很尖利的策。这使我们知道,在李溥光的心目中,老虎的牙齿是不够尖利的,所以另外要有一把金属的锥子,这么一来就有两个笔势了。在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这本书中,有了比较详细的解说:虎牙之法"金"、"王(yu4)"等旁用之。力贵迟涩,勿使轻薄,则字之皆虚矣。这是讲解虎牙,然后解释金锥:金锥之法,扌、氵等处用之。力贵劲捷,勿使漫缓,漫缓则字之筋节不灵矣。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我把这虎牙势和金锥势放在一起,可以看得清楚些。如"针"和"珍"这两字,一个是金字旁,一个是玉字旁,箭头所指那红颜色的一笔,就是虎牙势。

"打"字是提手旁,"河"字是三点水旁,箭头所指黄颜色的那一笔,就是他们说的金锥势。

照戈守智的解释,虎牙势就是"力贵迟涩",金锥势就是"力贵劲捷",这究竟在讨论什么?这个"策势",就是笔锋向三号位的走势,而不管你是挫笔断尾,还是揭笔尖尾,还是顿笔圆尾,也不管你是什么"迟涩"、"劲捷",大圈走向根本没有改变。所以这样化出来的新笔势,是没有意义的,跟原来是一样的。

又如《玉堂禁经》中有"勒法异势"一节,介绍横笔的四个化势。要注意的是,这些"异势"崔邈没有提到,应该是其他人补充的。各位如果有兴趣读这篇文章,要特别注意,这四个异势前,本来都有新笔势的小图,在唐时一定是手写的,但经过历代翻刻,所有图形都变成一个样了,第二个横居然变成了一竖。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文字说明,图样就要猜了。第一种鳞勒,文章说:"此名'鳞勒'。鳞勒之中,势存仰策,而收虽云仰收,无使芒角,芒角则失于遒涧矣。……""永"字八法中本来有"勒",平放的,这里说"鳞勒"就是"势存仰策"。那就是用鳞勒的方法写策。第二种说:"此名'借势'。法以不仰策及鳞勒,但取古劲枯涩,无求铦利,则其妙也。……"这一种不需要"仰策及鳞勒",不仰策就是平线不向上,不鳞勒就是不用尖锋,那就必然是用侧锋写出来的横画。"铦利"就是锋利,侧锋挫笔断尾,当然不锋利。

要注意"借势"不是一个专称,在"策变异势"和"倚戈异势"中都有"借势",可见"借势"不是一个新笔势。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简言之上面两种异势是什么意思呢?在"永"字八法中,本来"勒势"平线就是用尖锋写的,现在他说也可以用侧锋写。

本来"策势"是用侧锋写的,现在他补充了一个尖锋鳞勒。

你看这张表,这两个异势,就是用笔交换了一下位置。大圈是讨论笔锋走势的,这两个走势还是原来的,没有改变。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就好像《阴符经》中,这个"下"字中间一竖是"努势",这个努写得很粗壮,一看就知道是侧锋三分笔写的。另外一个"修"字,这一竖也是"努势",这一努明显是用尖锋趯的,但它走向是和"下"字的努完全一样的。这两个努,我们说大圈相同,仅仅是用笔不同,这样它们就用不到分成两个笔势,起两个名字。

《玉堂禁经·勒法异势》第三种,他说:"此名草势,法以险策捷挫,锋露飞动而已。"这里说"险策",就是向上的角度很大。"捷挫"指出用侧锋写。大家还记得写策要用背笔吗?就是用毛笔背后的那一个面来写,所以必然是侧锋挫。至于他说的"锋露飞动",大约就是像金锥势那种了。

《玉堂禁经》第四种又说:"此名'平布',凡俗不可用也。"这是完全的平,用笔平拖,评语是"凡俗",警告你不可以这样做。但这个是"不可用"的笔势,所以没有实用的价值。

像这位清代的张裕钊,他的字横竖直线条,平线条很多,有些人很欣赏,我就有点保留了。

我来总结一下:上面讲的那些个化势,不是正式的笔势。六号方向就是横,这是取平势的横。平势写起来是一个动作,如果用两个动作来写弧线,那就是覆势和仰势。这跟竖笔有努、纵和裹的道理一样。仰势缩短了就是两向点。三号位走向就是策势,不管它是长是短、尖尾圆尾,总之大圈都是三号位,那就是策势。

本节要点:

· 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

· 三号位:策势。

· 六号位横:平势、覆势和仰势。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复习思考:

宋以后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中的"勒"应该写成覆势,"中高,两头下"。你看法怎样?

横竖笔画组合的字(横竖组合的简单字)

王羲之"斜画紧结",这些斜画六号位的横好呢,还是算三号位的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