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叨叨博物——千年文脉:大篆(金文、籀文)

文物:先秦,石鼓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先秦石鼓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简介:先秦刻石文字,因刻石似鼓而得名。出土于唐初,共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石鼓文字体多长方形,体势整肃,笔力稳健,比金文规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书体。周宣王时期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整理和改造,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34;。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以&34;为代表。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内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34;,唐代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34;。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历史: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这个名称是相对于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指小篆出现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籀(zhòu)文、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狭义的大篆指的是籀文,因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34;

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统称为 &34;或&34;,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碑、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东周国所铸圆形圆孔的圜钱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战国钱币上的大篆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徐园铁镬记》大篆字体

大篆 金文(大篆汉字对照表金文)

思考:汉字的六书指的是什么?

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叨叨博物——千年文脉:大篆(金文、籀文)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