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这13家医院挺特别,挑战国际版医院标准,敢问路在何方?

这13家医院挺特别,挑战国际版医院标准,敢问路在何方?,国内国际医院

中国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终于进入落地「实操」。

近日,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首批医院评审认证启动会在深圳举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深圳医院等来自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5个城市的13家医院将参加评审认证。

2020年,中央明确提出深圳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定标准体系。2020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深圳成立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

该中心编制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国际标准(2021版)」),该标准以97%的得分率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

2022年9月,《国际标准(2021版)》的启动会上,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授牌,成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

这13家医院挺特别,挑战国际版医院标准,敢问路在何方?

医疗行业目前还处在

「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阶段

作为首批接受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定标准体系检验的医院,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在于医院价值和能力的重塑,在于达成质量安全精益化、风险管理全域化、职业安全体系化、人文关怀细致化、医患关系坦诚化的预期。

在国内,没有哪个区域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壤,更适合医院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虽然这些医院的布局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却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改变医院品牌影响力局面的第一次契机。

作为击鼓传花的第一棒,自然无法忽略这13家医院实操「国产标准」时挑高的目标和现实情况形成的鲜明反差。

或许,13家医院当下更应规划的是,怎样才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时间拐点。

而实操的关键节点,依然是医院长期积淀的综合能力,会否在窗口期形成一个全生态位的「金字塔」,跑出来一个个「领头羊」。

「实操」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不是医院越来越大,而是如何做到「专精特新」。

打造国际版医院标准,且能影响医疗行业格局——没有哪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医院,想错过这个富有代表性的机会。

更何况,目前探索国际版医院标准的方向,是很多医院之前没做过的事。说白了,「实操」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首当其冲是学科业务场景,确实需要更强大的对齐资源和技术,来「达标」。

至于提高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哪家医院牵头来做?又怎么做?整个行业目前还处在「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阶段。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医院发展的现实,医院管理更应该关注或反思当下医院发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另一方面值得医院管理者思考的是,医院的服务对象更加满意了吗?真实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当然,医疗服务的真实性,既包括了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诸多核心制度的执行和保障,还蕴含有文化内涵、人文照护的价值体现。

毋庸置疑,「实操」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将有可能构建医院强大的护城河。同时也对医院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医院的核心竞争点在于,学科业务资源的整合能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独特服务。

其次,「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有助于医院从粗放发展过渡到精细化管理成为现实,既能够凸显医院的竞争力,还能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能够对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通行的国际医疗评审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就不会让医院处于一种「仓促应战」的状态。

医院若能选择好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切入点,真正把所见所思所想融合为与国际衔接的创造性成就,就会主导中国医院在对接国际版医院标准执行落地的前景,降低进入国际医疗评审标准的门槛

业务场景是「助手」

也可能是「对手」

基于中国医院依然存在不少亟待加强与补齐的短板,打造「专精特新」堡垒或护城河,正在成为医院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的核心来源。

综合能力成为了试金石。

首先,实操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有益于挑战与机遇相得益彰,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这其中,作为实操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的13家医院,应该深知目标明确且执行力更强的发展机制,来自于以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能力、医学高新技术科研攻关能力、临床研究能力、成果研发转化数量及效益为基线的综合能力。

而综合能力的底层逻辑,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标准化最为典型。通常以用户为中心衍生的前瞻理念是A面,背后的技术研发则是运营理念B面。

所以,医院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做出的医疗服务差异化,让用户感受到医疗服务的品质基因,也帮助用户解决了病痛的实际问题。

如果没有医疗服务的差异化,用户自然感受不到高出一档的品质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医疗服务能力才是重塑医院品质新高度,对标国际版医院标准的底气。

其次,在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的初始阶段,以学科业务项目执行落地作为具体目标,从重点学科的国际化标准切入,评估自己的医院医疗水平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层级?在学科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否拿得出绝招证明自己领先?所有这些都能很直观判断医院多年来的医疗服务实力,也是医院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交出的答卷。

综合来看,学科管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医院未来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是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的主战场。同样预示着,中国医院正经历一场深度及广度都远超预期的变革,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专精特新从0到1的打造,或可显著提升中国医院的医疗水平,会催生出疑难杂症、罕见病的业务场景、以及学科业务价值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医院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常用的管理策略。

但从医院管理决策到管理制度创新、学科体系建设方向、业务项目管理进度和预算,以及现有业务流程和管理的执行落地成果看,专精特新的「稀缺性」,不能以不确定性为借口。

因为确定性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国考」成绩排序、DRG\DIP付费执行、规模增量、学科建设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思考:医疗服务业务场景怎样才能成为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的得力助手?

现如今,业务场景是「助手」,也可能是「对手」。基于用户对医疗服务需求的能力日趋饱和,并且用户的医疗体验阈值在不断提升,这无疑会增加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的难度和进度。所以说,医疗服务只有提供比过去更高的质量,才能在努力追逐国际版医院标准中脱颖而出。

综上,未来三年是决定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能够通过三年考验的医院,才能够代表中国医院走向医疗产业国际化的舞台,真正走向国际领先。因此,医疗服务核心能力需要以业务场景为坐标轴,这是一种超乎很多医院管理预期的趋势。

既然这个趋势不可逆,医院能做的就是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技术创新,对标国际版医院标准,打造出从0到1的成果「为医院所用」。

诚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更需要聚焦学科建设与发展质量、夯实技术创新、产业链成熟度、品牌建设,补足短板,奋起直追,从而推进并最终实现国际化医疗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赢得实操国际版医院标准肉眼可见的成效,业界不妨多一些乐观的期待。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