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主旨情感题怎么答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掌握情感主旨,阅读理解中情感主旨类

记叙文阅读--掌控情感主旨

【考点解读】

记叙文是主要运用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记叙文的内容,是作者在文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记叙文的主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两个方面一直是中考语文对记叙文阅读考查的重要考点。

●考点1:通过词语考察情感

常见题型

1、探究文章中“ⅹⅹ”词的丰富意蕴。

2、“ⅹⅹ”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说说其作用。

3、“ⅹⅹ”词反复出现,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考查意图。

词语角度把握主题,往往有“内涵”“是什么”&34;说说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鉴赏”“加点词语运用好在哪里”)

2、从词语本义入手,结合句段、全文内容等探究词语的具体指向。

词语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从不同角度探究主旨

知识卡片1

抒情散文:作者情感态度(由景及人,由景及理)

叙事散文:人物精神品质(由外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哲理散文:人文精神感悟(由事及理,由物及理)

归纳方法

归纳法

内容

关键信息归纳法

如抒情语句、议论语句

层次顺序分析法

要弄清文章叙述了什么事,理清文章层次关系

段意串联法

汇总中心句,概括文章主旨

重复中心法

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主旨

首尾归纳法

从首尾段落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

文章标题法

从文章标题探究文章的中心主旨

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

“XX"一词的意思是……,文中指的是……,抒发了作者……感情/表现了XX(人物/某类人)……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悟。

例题示范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的感人之处在哪里?(《老王》“积累拓展”)

【分析】明确本题要求答出作者“愧怍”的原因,以及对“老王”心存“愧怍”情感的内在夷现,即文章主题。

从词语本义入手,结合句段、全文内容等探究词语的具体指向。

“愧怍”意思是惭愧。文中作者对老王“愧怍”,一是老王抱病上门送礼是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谊;二是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的角色,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自己不是成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

这种感情是作者“一再追忆”“琢磨”之后“总觉得心上不安”,而生发出来的情感,是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制,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责的自省精神,这也正是本文的主题。

【答案】“愧怍”一词的竟思是惭愧,作者感到“愧怍”,是因为作者没有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觉得对不住老王的情谊:作者反思自己自命清高,一直充当给子者,不解人意。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不幸者的悲悯关怀,“愧炸”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制,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责的自精神。

●考点2:句段把握主旨感情

常见题型

1. 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仔细阅读文章第⑦节,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设问角度,是理解句子内涵,还是结合语段探究主题,还是结合事件(人理解文章主旨。

2、针对不同角度,结合文章类型(题材),综合探究文章主旨。

理解句子内涵

①分析句子表层含义

②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类词语,感悟议论类词语,人物品质类词语

③拓展升华主题思想

类别

内容

写人叙事类

由人物性格到精神品质

托物言志类

由事物特征到作者志向

借景抒情类

由景物描写到志趣理想

由点到面类

由个别现象到群体认识

以小见大类

由微观认识到宏观感悟

探究文章主题

①捕捉关键句,精读重点段

抓住结尾的抒情句或议论句;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重点研读首、末段,领悟作者意图。

②巧抓标题,综合分析归纳

分析标题,把握作者情感和倾向;理清脉络,看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分析结构,划分层次,归纳主旨。

(说明:有的文章往往以个别事件以小见大,映衬时代的发展,在归纳主旨时需要对主题进行升华。因此探究文章主题,要结合时代背景,尤其是小说作品。往往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

3、提取要点,精准表达。

本句的意思是……,本文通过①记叙xx(人物)的……事情,表现(赞美)了……精神;②描写……(景或物)……特点(特征),抒发了……感情(志向、愿望、情操);③叙述……事情,揭示(闹发、批判)了………道理(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例题示范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

【分析】明确本题是对句子的理解。

抓住句子的关键词,本句关键词有“花和人”“不幸”“生命”“无止境”。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这里的“花”指十多年前门外的紫藤萝,“人”指作者及家人,“不幸”指作者回忆中稀零的紫藤萝以及自己及家人的遭遇,“无止境”则是作者看到繁茂旺盛的紫藤萝后,悟出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

本文侧重写景状物,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紫藤萝的盛大、壮观和顽强生命力,以及回忆往事,从而进一步引发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小说阅读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

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老高收到“儿子”不寻常的微信写起,再写老高识破骗局并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自我反省,最后写老高雨夜回家探望父母。

B.文中的老高是一个渴望得到儿子的关爱,但又和儿子存在代沟与隔阂的父亲形象。

C.文中桂芬说的“你发什么火……”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老高对她发火而做出的反击回应,此时她觉得很委屈。

D.这篇小说大量采用对话描写,通过对话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2.小说开头部分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也产生一系列反应,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列横线上。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_→冷静

3.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4.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5.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

1.C

2. 一怔 茫然 懵了

3.环境描写。表面上写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暴雨,实际上写老高深刻反思之后内心的凌乱与悔恨,为后文老高冒雨去看望父亲做下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老高冒雨来看望父亲,任泪水在脸上流淌”很明显是在妻子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的表现,是“微信诈骗”事件的后续影响,深化了文章主题。写到老高“任泪水肆意流淌”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文章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5.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少,有隔阂,有代沟。作为孩子,应当多主动找父母沟通,听取父母的意见;孩子应多理解父母,多主动从情感上关心父母;孩子应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团聚。

【分析】

1.本题考查文本理解。C项桂芬说的话主要是针对“老高与父亲也很少交流”是事实,既是对老高“否定年轻人”的否定,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筛选。根据“老高蓦然一怔”“老高有些茫然”“老高懵了”,可以概括出“一怔、茫然、懵了”的情绪变化。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先,明确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黄昏时候的电闪雷鸣和滂沱暴雨;其次,这是老高内心“在反思之后内心凌乱与悔恨”的表现,这就为老高发现自己的问题,冒雨去看望老父亲做下铺垫,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本题考查小说结尾作用。小说的结尾,老高老高冒雨来看望父亲,任泪水在脸上流淌,这明显是“微信诈骗”事件的后续,是老高从中反思到了自己身为人子的不足,从而主动改过的表现,这样,就深化了小说主题。其次,在写到“泪水肆意流淌”就戛然而止,这是艺术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5.本题属于拓展延伸。通过“微信诈骗”事件险些成功及老高与父亲平时沟通很少的事实,说明了“子女与父母之间沟通少,有隔阂,有代沟”的社会现象。作为子女,能为此做些说明呢?首先是主动的看望团聚,其次是关心慰问,最后是沟通交流,以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