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稻田种植稻子(稻田种植什么)

导语:种植稻田遭遇低产!稻田类型与生态环境,不相符就会造成冲突

导语:稻田是依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地形与水分条件经人工规划而成的,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稻田景观类型,下面主要讲的是低洼稻田:

一、稻田景观生态类型分析

1.低注稻田

地势低洼,灌溉水源充足,并常有洪涝威胁,旱季外河水位与田面相平或稍低,雨季则高于田面。这种稻田地下水位高,在无排水条件下,只能种水稻,不能种旱作,水稻有时也难以保收。

(1) 圩田:或称梗田,分布于三角洲地区的湖成洼地、丘陵平原间的交接洼地及河流两岸的成片洼地,通过人工筑堤围田而逐步建成。一般地形低洼,常为洪水泛滥、积涝受灾的场所。

从水稻栽培的生态环境来说,圩田有两个不利的条件,一是渍水时间长,虽浅在肥力较高,而有效肥力较低,并常有毒质危害;二是渍水不能完全控制,暴雨后可积水盈尺,因此,所栽培的水稻多为抗涝高秆型地方品种。

在长江中下游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分布着一系列湖成洼地,这种洼地比较开阔,面积可达上百平方公里,四周高而向中心缓倾,中心最低处与四周高差可达1.5~2.0m,从四周向中心可形成一进田、二进田与三进田,最低者低于海平面,每进田高差约半米。圩田面积大小不一,小的数十公顷,大的上百公顷。圩田四周多为河道,称外河,圩田内有纵横交错的沟河,称为内河。外河水位旱季略低于田面或与田面相平,雨季一般高出田面。因此,如无巩固的堤岸和排水设施,难于防洪排涝,部分新围垦的稻田,除一进田外,地下水位高,一遇春雨连绵使三麦遭受渍害,往往影响三麦产量。

通过长期泥肥堆叠或淤灌可使田面抬高,开始出现高、低圩田的分化。

依据其田面高低,可分为高圩田、中圩田与低圩田。高圩田的田面在枯水位时可高出外河水位50cm以上,丰水期则低于外河水位或与外河水位相平;中圩田田面在枯水位时高出外河水位30-50cm,丰水期低于外河水位;低圩田的田面常年低于外河水位,丰水期可高出田面50cm以上,圩田高低也反映土壤脱潜程度,高、中、低三种圩田分别为强、中、弱脱潜水稻土。

(2) 湖荡田:分布于湖泊边缘的淤积地带,经人工筑堤围垦而成,一面或两面临湖,地面一般低于湖水水位,如无排水设施基本不能耕种。湖荡田一般多为沼泽土,耕层有机质含量可高达5%~10%,因沉积条件不同可租分为砂壤质与粘质两种,经常受洪涝威胁,土壤肥力较低,宜种耐瘠、耐劳的水稻品种。

(3) 洲田:或称槽田,又称河床式圩田,分布于江心或河流两岸泛滥地带或曲流地段,经筑堤围田而成。过去,多终年或季节性积水,洲田面积变幅甚大,有的数十公顷,有的数百公顷,甚至上千公顷。为了抗御洪涝,多筑高堤,堤高者可达3m以上,遇特大洪水,仍有破堤被淹的危险。一般讲,耕作制度是水旱两熟,或种双季稻与单季稻。四川盆地系山间盆地,地势高,河流下切,排水通畅,泛滥地带较窄,称为槽田。土壤受泛滥影响,质地多砂质或砂壤质,肥力较低,不宜种植耐肥高产水稻品种。

(4) 涂田:又称滨海圩田,俗称滩涂。分布于沿海泛滥地带,经人工筑堤围星而成,土壤与地下水中盐分含量高,经淡水冲洗脱盐,可逐渐辟田种植。由于我国海岸线长,沉积物类型与植被组成有明显的地区分异,中亚热带以南的海岸带多生长红树林,形成反酸田,以北则多为盐涂田,所以,水稻品种应栽培耐盐与抗酸两种类型。盐涂田可按土壤与地下水所含盐分细分为强度盐涂田、中度盐涂田与弱盐涂田。

一般涂田和部分位近河口的洲田,遇小潮水位高于地面或与地面相平;中潮水位高出地面30-50cm;大潮水位高出地面50cm以上,甚至超过1m。根据潮水位高出地面的距离,涂田与部分洲田(潮水影响范围内)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高涂田的田面与大潮汛潮水位相平或略低于大潮汛潮水位,中涂田受中潮汛潮水影响,而低涂田的田面一般与小潮汛潮水位相平或低于小潮水位。由于土壤与地下水的脱盐脱酸程度不一,应根据情况分别选育耐盐抗酸的水稻品种。

(5)冬水田:该类稻田多分布于山区坡地上,由于地形起伏,灌渠铺设不便,灌水困难,只能依赖&34;,方可维系水稻栽培。经长期终年泡水,已形成厚度不等的烂泥层。

(6)坑田:多为冷浸田,分布于河谷上游谷端或支谷潜水溢出带,受泉水、侧渗水和地表水影响,淤泥层厚,终年积水,故形成深浅不一的烂泥层,按其厚度分为深厚、中等与浅薄的三种,耕作不便,日照不足,水温土温均低,水稻应栽培高温耐冷湿的品种。

好啦,今天的稻田小知识就分享到这了,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给小编留言!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