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禅宗区别(禅宗与禅学)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禅宗智慧」为何说“禅宗”与“禅法”不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禅宗区别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禅宗区别(禅宗与禅学)

禅法”得“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禅那”的词根是由思维或静虑而来。

静虑,换一种翻译方法,就是“禅定”。

禅定的“禅”到了中国后有很多意义,最早传到中国来的“禅”字是代表“安那般那”。

在道安法师及以前,安那般的主要修为以数息观、循身观为主,是对于“四念住”的修习,与现在南传佛教内观禅的结构基本一致。在初转法轮(佛陀共有三次转法轮:初转法轮传授四圣谛法要,二转法轮弘扬中观正见,三转法轮阐释如来藏光明)的法要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四念处”(也叫“四念住”)。“四念处”的方法随同《阿含经》传入中国,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普遍地开始流行和使用,今天在南传佛教国家以及西方的一些国家很是流行。

“四念处”中有一个部分叫作“循身观”。比如在这里打坐,先确认我在这里打坐,然后从头顶到脚底一一地检验身体上的各个部位,还有哪里没有放松。一边检验,一边不断地调整自己,使它真正地做到放松。

古印度的瑜伽技巧,多半把类似的循身解读为放松,循身观从原理上来说有类似性,但是循身观所重视的是观察,相比较而言更具备渗透能力。

这样,身与心逐渐得到同步后,心地就逐渐变得简单,能够与道相应。最开始的修行就是从这些简单的“禅法”入手。

禅宗的“禅”,与安那般所使用的“禅”不一样。

禅宗形成后,直接将最高指标拿到待人接物的细节上,将开悟与明心见性变成首要的事,不像过去那般那念那样慢慢培养禅定,一步一步修习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

宗门的禅,并非修定的“禅那”。六祖说:“吾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论禅定解脱。”而其所说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是对“无住”“无相”“无念”的阐释。“直指人心”与“见性成佛”才是禅宗的精髓,它超离四禅八定,直取佛果,是“灵山拈花”的真精神。

把“禅”当成修行方法理解的人认为,禅宗只是“禅”的一部分,禅宗的修行只是禅修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对禅宗的直接矮化。

禅定只是内、外道(“内道”指佛法之道;“外道”并不是贬义,而是说其教义核心不在心的范畴内,是心外之道,因此称为“外道”)共同使用的一种修行方法而已,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并非禅宗或者佛教才使用,印度的许多修行教派及中国的道家都在使用。

禅宗之“禅”,是佛法的全部,能涵摄具体的“禅法”。

禅宗设定的第一步修行目标是明心见性,不提倡止、观的分裂修持,一再提倡“十地顿超无难事”,直接与释迦牟尼佛等同。禅宗的修行可以说是直截了当地承担,与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样,“简化”是禅门五家七宗的共同特点。

“禅”传到西方后,也发生了一些异化。近年来,在互联网上,“佛教”一词的搜索频率有所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禅修”一词。由于西方人物化思维的根深蒂固,他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脱离不了这个大格调,“禅”也不例外。

西方的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分析学等等,全都是以西方科学和实验的眼光来解析禅,汲取“禅法”的精华为其发展临床实践和理论突破所用,比如利用禅修来治疗抑郁症、提高军人的体质从而増强作战力等。这一取向把“禅”进行了工具化解析和抽取,使“禅”成为物性文明下“丛林法则”中的新型武器,早已远非佛陀“灵山拈花”的真精神,甚至背离了佛陀传付禅法的本怀:化世间而非世间化。

总而言之,“禅宗”是一切“禅法”的根源,因为一切禅法都是引导人们回归本心,觉悟本性。

谈“禅”,若离开了“禅宗”,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有的外围“禅法”,只有在“明心见性”的大纲领下,才能发挥“法”的真实效用,才能不辜负“禅”降临人间的一片悲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禅宗智慧」为何说“禅宗”与“禅法”不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