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刺黄芪的功效和作用(黄芪和刺梨功效和作用)

导语:刺椒与黄芪复合种植,种植户需记住这些管理方法,及病虫害防治

临夏刺椒与黄芪复合种植技术

本文从间作地选择、临夏刺椒造林技术、黄芪间作技术及田间管理4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夏刺椒与黄芪复合种植技术,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详情如下:

1间作选地

临夏刺椒造林地选择气候干旱半干旱,阳坡或半阳坡,缓坡地或平地,土层厚、排水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黏壤土。黄芪选择新造临夏刺椒林或五年生以下、闭度0.4以下的临夏刺椒幼林地。

2临夏刺椒造林技术

2.1整地: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鱼鳞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坑面水平或向内倾斜,外缘有土埂,排列成品字形,规格为长(横)0.8~1.5m,宽(纵)0.6~1.0m,坑间距2~3m。于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早春进行整地。

2.2苗木选择:选用苗高70cm以上、地径1.0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苗木。随起苗随运输,苗木出圃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装。

2.3造林密度

株距2~4m,行距4~6m,郁闭度达到0.4时隔株间移。

2.4栽植: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栽植时将泥浆蘸根的苗木放于穴内扶直,栽后踩踏、轻提苗,栽植深度比苗木原土痕深2~3cm。栽后浇定根水,水渗完后覆土稍咼于原地面,并覆地膜。

3黄芪间作技术

3.1整地:秋末翻耕,深度20~25cm,结合翻耕施磷酸二铵300~375kg/h㎡、过磷酸钙300~450kg/h㎡,有条件的可施农家肥30000~45000kg/h㎡作为基肥。施肥后精细整地,冬初碾压保墒。

3.2间作:在临夏刺椒树冠垂直投影范围以外间作黄芪,以种苗移栽为主。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健壮,根均匀细长,无病虫害的优质黄芪苗移栽,株距10~15cm,行距20~25cmo按行距画线,步犁开沟,将种苗按株距放于沟内,覆土耙平。

4田间管理

4.1临夏刺椒管理

4.1.1土壤管理:第一,施肥。对于基肥,早春或秋末环状施一次基肥,即在树冠外围25~30cm处挖深、宽各15~20cm的环形沟,肥料与表土混匀施入沟内,覆土填平。株施农家肥10~15kg、尿素0.1kg、磷肥0.1~0.2kgo对于追肥,5月中旬追肥一次,依树龄大小株施尿素0.2~0.4kgo对于叶面喷肥,在施基肥和追肥不便的山坡地,6月上旬至7月上旬叶面施喷0.25%尿素和0.25%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一两次。叶面喷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药同时进行。第二,松土除草。结合施肥,每年树盘松土除草3次,时间分别为第1次5月中旬、第2次6月中旬及第3次7月中下旬。

4.1.2整形修剪

第一,幼树整形修剪。幼树冬季修剪时,在10~20cm处定干,剪口下留5~8个饱满芽。根据丛状型树形,逐年选留各层主枝和侧枝,主、侧枝以外的枝条作辅养枝处理。幼树以短截为主,成形后短截或长放,逐年培养结果枝组。夏季修剪主要是开张骨干枝角度、疏除过密枝及新梢摘心等。

第二,结果树修剪。关于骨干枝修剪,各骨干枝延长枝剪留30-40cm,树势旺适当留长,细弱的适当短。长势强的主枝适当疏除部分强枝,多缓放、轻短截;对弱主枝,少疏枝,多短截。对背后枝、下垂枝有用的尽量利用,无用的及早加以控制。对徒长枝培养成结果枝组,或补充空间,徒长枝过旺,夏季摘心或冬季短截。关于辅养枝修剪,辅养枝应轻剪缓放;辅养枝影响骨干枝生长较轻时,去强留弱,适当疏枝,轻度回缩;影响较重时,从基部疏除。关于结果枝组修剪,中庸枝,第1年中度短截,第2年全部缓放或疏除直立枝、保留斜生枝缓放,逐年培养成中、小型枝组;较粗壮枝,第1年较重短截,第二年再在适当部位回缩,培养成中、大型结果枝组。

4.1.3病虫害防治

①黑胫病,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刮除病斑后在伤口处用2%的70%甲基硫菌灵进行涂抹。②枝枯病和煤污病,加强修剪,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休眠期喷5°Be石硫合剂。③大青叶蝉,若虫或成虫期喷0.05%~0.1%的1%苦参缄溶液防治。④蚜虫、红蜘蛛及介壳虫,休眠期喷5°Be石硫合剂。

4.2黄芪管理

4.2.1松土除草:移栽当年中耕除草三四次,第1次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苗高7~8cm时进行,第3次定苗后进行,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第2年于4、6月及9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4.2.2追肥

移栽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第1次追肥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进行,施磷酸二铵300~450kg/h㎡;第2次结合第3次中耕除草进行,施过磷酸钙75kg/h㎡、硫酸钾150kg/h㎡;第3次在入冬苗枯后施磷酸二铵450kg/h㎡,施后培土防冻。每次施肥均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

4.2.3病虫害防治:①白粉病,发病期用0.3~0.5°Be石硫合剂喷雾防治。②根腐病,病株及时销毁,用0.17%~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③豆荚螟,幼虫入荚前用0.03%的2.5%溴氰菊酯乳油或0.03%的20%青戊菊酯乳油喷雾防治。④蚜虫,用0.03%的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0.1%~0.13%的40%乐果乳油喷雾防治。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