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激励员工的12种方法读后感(激励员工的技巧带给你哪些启示)

导语:激励员工,从哪里开始?---读经典,学激励(之一)

周日在家,先是看着朋友圈里的大雪等待寒潮到访,再是听狂风敲窗,看雨雪来袭。好在暖气君已提前上岗,室内温暖如春。泡一壶热茶,随手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

这本书,因为模样长得“枯燥”,被我带回家后就一直待在“冷宫”里,难得我今天兴致来临,突然想“宠幸宠幸”它。

“枯燥”的模样实在让人难以“心生爱意”,所以也就没有从头到尾读完它的打算。于是,不管题目是什么,随手翻到任意页,硬着头皮尝试读一段。读着读着,突然感觉自己好像被“毛延寿”所欺。

有点对不住它,因为它用内涵惊艳到了我。

没想到,它竟然是“颜如玉”。

太多的惊喜,先择其一点分享给你——管理中“激励”这个老掉牙的话题。

因为作者说,美国《绩效管理》杂志发行者奥布里.丹尼尔斯的主张是这个领域的典型,所以他在讨论激励这个话题时,重点依赖丹尼尔斯的观点。而对于我来说,那就算是转引。

(一)影响人的行为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前因。丹尼尔斯认为,提出“做这事”的触发器或信号,如一个要求、命令或提示。任何使行为开始的事物。在管理实践中,通常表现为,“大多数人试图通过告诉别人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来管理绩效。我们告诉别人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展示更多的积极性,更加有创造性。我们命令、要求、散发备忘录,传播政策观点,组织会议,开发和公布平衡计分卡等等。以戒烟为例,香烟盒上的健康警示属于前因。

二是后果。后果,就是发生在人身上的行为的结果。以戒烟为例,社会上对吸烟者的限制和约束给其带来的种种不便和不适。

(二)两种行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丹尼尔斯认为,“前因对行为的控制有限,前因的作用能让行为发生一次或者至多几次,而后果的作用能让行为再次发生。”

还是以戒烟为例。有多少吸烟者会抽出香烟来点,然后看着上面的警示语说“噢!你知道这些东西很危险吗?我打算戒掉了”?无论如何,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印刷的警示语对吸烟者曾产生过任何影响。

但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戒烟了呢?

丹尼尔斯的观点是,大多数戒烟了的人不是因为这些警示语,而是因为吸烟的后果。以戒烟为例。对于戒烟的人们来说,他们不能在飞机上吸烟,因此飞行旅程变得很不舒服。他们不能在餐馆里吸烟,或者如果他们吸了,他们会被安排到最不好的位置上去。他们不能在公共场合吸烟,因此他们不得不冒着严寒与酷暑到外面与所有的瘾君子们为伍。吸烟这种行为从一种灵活而又具有吸引力的行为变成了一种难闻、肮脏和危险的成瘾行为。

(三)如何对待这两种行为呢?

丹尼尔斯警告说,前因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做得不太好,或者持续的时间不长。人们或许会暂时改变他们的行为,但当我们不在周围的时候,他们又只会回到他们原来的老样子。如果我们懂得绩效管理,我们就会认识到,除了提供前因来让行为开始之外,我们也能够提供行为发生之后的一些措施,来增加或减少其重复的可能性。例如,除了要求人们及时完成工作外,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奖励,一种认可,或者是在他们及时成交报告时给予表扬,而且我们可以处以罚金,可以解雇他们,或者当他们迟到的时候惩罚他们。

可见,对于管理者来说,前因和后果是管理行为的重要工具,后果比前因更重要。那么,后果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特征?

后文再续。

【美】《管理管什么》约瑟夫.H.波耶特;吉米.T.波耶特著,王振源译,新华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