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清朝金丝楠木百姓能用吗(清代金丝楠木家具价值)

导语:清朝此五种身份,方能用金丝楠木棺材,且叫法有严格限制

清朝金丝楠木百姓能用吗(清代金丝楠木家具价值)

清代皇家的棺材,即沿袭了入关之前本民族的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融入了汉文化,同时又夹杂有宗教的内容。因而,这些棺具是人们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秘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总结起来,概括出如下特点和规律。

一,浓郁的民族特点。

说它具有民族特点,是与汉族相比较而言,如明万历帝的棺具是直帮平顶,前大后小的形制。而清代皇家棺具则“盖如屋脊,中间隆起,两边倾斜,内部高大。棺头置一木质葫芦,挂整貂一具。”

棺具的这种形制,在满洲称为“旗材”或是“葫芦材”,入关前,游牧民族的满洲出于实际的需要,而在棺具末端置一葫芦,挂一些狩猎品来祭奠先人。入关后,虽然仍在棺具中保留了葫芦,但已失去了他的实际用意。

二,复杂而森严的等级特征。

入关以后,满洲贵族很快吸收了汉文化的精华,在其棺具的制作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上。在选材上,楠木、杉木的区别使用,在漆饰上,三六九等的不同待遇以及内棺的细微区别,等等,都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

1,选材上的区别。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用金丝楠木;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用杉木。

2,漆饰上的区别。皇帝、太后、皇后漆饰49次,皇贵妃金棺漆饰35次,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及众皇子、皇子福晋的外棺均漆饰15次,皇太子与皇贵妃一样,为35次。

3,颜色上的区别。清代皇家棺具最外层漆饰,为代表等级的最终之漆,因而非常重要。文献中明确记载了各级棺具的外层漆色;列圣、列后浑饰以金;皇贵妃以黄,绘金云龙纹;贵妃以金黄,绘金龙云;妃嫔以金黄;贵人、常在、答应皆以朱;皇太子以黄,绘金云龙纹;皇子以朱,绘金龙云;福晋以金黄。

4,称谓上的区别。清代皇家的棺材,不仅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在称谓上更是细细区分。帝后之棺称谓梓宫,其中包括太后或太皇太后,而皇贵妃、贵妃、妃、嫔的棺具称为金棺,贵人、常在、答应则只能称彩棺了。在棺具的体量上,则等级越高,其棺具越大,这是其明显的外部特征。

三,宗教内容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清代皇家崇信佛教毋庸置疑。但在棺具的制作上,则只能通过实物来验证,从档案中可知,其棺具内的数层棺衬上,均有陀罗尼经;在实物中,我们发现,慈禧、乾隆、淑嘉皇贵妃内棺表面均有番文金刚经咒等等,这些都是佛教内容在棺具中的反映。

如寿安固伦公主彩棺内“缮写西番字样”,道光帝常嫔内棺“缮写四天王咒”,康熙帝惇怡皇贵妃“写喇嘛字”,而清末慈禧太后的内棺同样书写“西番四天王咒”。四天王咒的摆布形式,则是根据棺椁入葬地宫之后的实际方向而定,棺之南书南方增长天王咒,北书北方多闻天王咒,东书东方持国天王咒,西书西方广目天王咒。

四,高超的工艺水平。

毫无疑问,皇家的棺具,尤其是帝后的梓宫,是清王朝丧礼中众臣拜祭的中心,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一定是制作精良,奢华高调的。

首先在承做单位上,由内务府、工部等相关部门选择天下精良的物料,再由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工细做而成。

所以,这些棺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就已发掘的棺具来看,乾隆内棺位凸雕刻经文,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剔红作品,慈禧内棺为阴刻,然后填金,华丽无比。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