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钓鱼中容易切线和断竿的危险动作是什么(钓鱼容易切线是什么原因)

导语:钓鱼中最容易切线和断竿的危险动作

一些刚开始钓鱼的朋友,尤其是在钓大鱼的时候,没有想到鱼有那么大的力道,一下给“钓”住了。因此每次上鱼时总是非常兴奋和紧张,生怕鱼儿跑掉,总想很快将鱼弄上来,有时急了就用手去抓线,有时鱼还没溜翻,提着钓竿就往岸边退。

这些是钓鱼中最容易切线断竿的危险动作。因为现在鱼竿大多都是轻而硬的碳素鱼竿了,使用不当很容易折断。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操作钓竿的四个不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急于想将鱼弄上来

鱼在水中有很大的冲撞力,如果钓上大鱼之后,不遛乏是难弄上来的。所以当大鱼在上钩之后,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将鱼遛乏,使它失去抵抗的能力,这时它会随你摆布,很容易抄鱼上岸。

要懂得鱼儿上钩之后,是不易脱钩的,尤其是大型鱼,较粗的钩条和较宽的钩门、歪嘴钩、甚至带倒刺的鱼钩,更是将鱼死死地锁在了钓线上。

二、上鱼之后不要马上往后退

遛鱼,就需要在尽可能大的水面与鱼周旋。如果鱼刚上钩之后,人就向岸边后退,那么这个遛鱼的水面就缩小了,不利于遛鱼,很容易造成拔河的局面。

即使溜鱼后期,也不能退的太后,尤其是线短时,要防止鱼碰到岸边的障碍物或者水底,许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鱼撞岸最易造成跑鱼。因此,刚开始溜鱼,鱼儿没有乏力时,决不能急于往后退。而将鱼溜翻之后去抄鱼时,也需要在水中进行,避免鱼碰到岸边的杂物造成切钩断线。

三、鱼上钩之后手不要往上握

有的朋友在中鱼后,握竿的手便向竿的中间移动,这种方式不利于鱼竿的整体受力。

鱼竿的构造是上细下粗,当鱼儿咬钩抬竿之后,钓竿随即弯曲,越往下越粗,竿的拉力愈大, 如果上鱼时手往竿的中间移动,等于弃柄部强有力的粗节不用,仅靠细小的前半部来承担鱼的冲撞力,这时钓竿往往不堪负重而导致断裂。

四、上鱼时手不要拽线

一些朋友在上大鱼时喜欢用手去提线,似乎觉得竿太软,使不上劲,就用手去抓钓线,想靠这种使得上劲儿的办法将鱼提上来。恰巧就错在这“硬拉”之上:在一条钓线上,一头是上钩的鱼,如果另一头采用手拉钓线这种硬碰硬的办法,鱼儿必跑无疑。尤其是尚未疲劳的鱼,更不可用手去抓钓线,钓线割伤手掌就得不偿失了。

用钓竿去和鱼斗,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钓竿有弹性,鱼冲撞时钓竿会弯曲,硬拉碰上软应,鱼儿有力使不上,无法将钩线抻断。在上鱼的操作中,还可能出现一种与鱼对着拉的情况:这就是鱼上钩之后,钓手未能及时将竿提起来,被鱼将竿拉倒,使它与钓线形成一条直线,称为“拔河”,这也是硬碰硬,最易发生断钩折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鱼之后将竿迅速地提起来,就是在遛鱼时 ,竿尖也不能低垂,要使竿与水面呈45°角,这时竿的弹力最好,要巧妙地运用竿的弹力将鱼擒获。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