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的观点是什么(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导语: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肯定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物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 这只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或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就是说, 静止或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 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辩证的统一。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区别和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把坐着叫作静,把走路称为动,就人和地球的相对位置 的关系来说,这种区分是确定的;如果超出这种关系,静和动的这种区分就发生了变化,成为不确定的了。因为人在坐着(静止)的时候,不仅人的身体内部进行着不停的生理和心理等各种运动,而且 也同地球一起绕地轴旋转并进行着遨游太空的运动。这就是毛主席诗句中讲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个生命有机体维持其自身的存在,这是静止,但这种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生命有机体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运动状态,而且, 这种静止也是暂时的,生命有机体终究要灭亡,由某物变成他物。 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静止、稳定的状态;但它的内部每天都在不停息地进行着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运动和斗争,正是这些运动和斗争,最后必然导致它的死亡,资本主义制 度转变为社会主义。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点加 以理解,第一,物质在总体上是运动的,静止总是这一总体的局部情况。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我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总是指它在此时此地,或指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它没有 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如没有进行机械运动,因而显示出一 定的静止状态。但是,同样在此时此地,它必然进行着其他某种形 式的运动,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

第二,仅就机械运动来说, 情形也是如此。当我们说某物处于静止状态时,也只是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而言,它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但就其他参考系来讲,它 仍然有位置的移动,因而它的静止也是相对的。

第三,当我们说某 一物体还没有变动的时候,是指它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没有变 成别的东西。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各种运动和变化,并迟早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别的东西。所以,在事物保持 自身性质的意义下,静止也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则 是绝对的。

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又对立又 统一中进行的。在相对静止中有着绝对运动的一面,不运动的纯粹 静止是没有的;在绝对运动中也有其相对静止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纯粹运动也是没有的。例如,在轨道上疾速行驶的火车,就它 必然经过某一点,“在这一点上”,就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 然而,火车在这一点上的同时,又离开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 这就是相对静止中的绝对运动。正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了火车的前进运动。

又例如,处在高速运动中 的光子,连静止质量都没有,但在整个光的运动过程中,光子始终 是光子,这就是它相对静止的一面。有些基本粒子瞬息万变,它存 在的寿命极为短促,但在这难以想象的短促时间内,就它没有变成 其他粒子来说,仍然有着相对静止的一面。所以,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的区别又是相对的,不能把二者 绝对地对立起来。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只是说物质运动具有这两方面的属性,它们在物质运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决不能由此得出只重视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的结论。事实上,在坚持绝对运动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并充分认识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 义。

首先,运动和静止对立双方是互相依赖的,不了解静止一方, 就不了解运动一方。恩格斯说:“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 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 到它的量度”。我们谈到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其基本前提是,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这种运动形式仍然是这种运动形式,即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论运动,我们就不知道这个运动究竟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 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并找到衡量它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只有 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现状,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其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物质多样性是从物质自身的永恒运动中产生的,但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现出来,绝对运动是产生形形色色的、不同的物质形态 的根源,而相对静止则是这些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恩格斯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物质之所以表现为千千万万的不同形态,正是由于相对静止为它们的生成和分化提供了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确 定的分析。承认事物有某种相对稳定状态,是把事物彼此区别开来,把握其确定的质进而对它进行科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否则,这 一切都成为不可能。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就会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形态都变成不可提摸、无法认识的东西, 从而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中国的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 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他把不同事物之间的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完全抹杀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它们之间的质的差别,得出了“万物齐一”的错误结论。古希腊的克拉底鲁认为,人 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只是一阵风,瞬息即逝,无法捉摸, 因此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按照他的意见,“什么也不能说”。

当代美国新黑格尔主义者罗伊斯把现实中的一切当作没有任何相对静止和稳定的纯粹流变,把现实的一切说成是完全不可捉摸的。他认 为,人们根本无法知道任何一种固定的和明白呈现的东西。类似上 述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和手法,在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中也常 有所见。因此,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法,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辩证唯物主义当然也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仅仅抓住事物的相对静止,把它绝对化,从而否认了事物的运动。这种观点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把绝对静止看成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就不能不到物质之外去寻找物质运动的根源和动力,从而导 致宗教唯心主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