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康熙废太子的圣旨(康熙废太子的真正原因)

导语:千古一帝康熙爷,为何两废太子?(五)圣心犹未定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太子被废之事屡见不鲜,而像胤礽这样废而复立的却是古今无二,从朝臣到市井无不咋舌,既然今日复立,何必当初遽废?

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被废,其实根本原因是康熙本人的巍巍皇权与羽翼日渐丰满的东宫两处势力矛盾逐步激化的结果,皇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不和,也是他失去父皇欢心的重要因素。而仅仅半年之后的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却是仅以暴戾之疾平复为由匆匆将胤礽放出复位东宫,在以上各种问题都没有得到丝毫解决的情况下,无法不重演太子的怨望和诸皇子的排挤之旧事。胤礽的复立,不仅使胤祀党羽心内怨怼不已,重新得到皇太子之位的胤礽心里也并不满足,此时他已学会了在父皇面前伪装和克制,但是脱下伪装之后便是加倍的发泄和放纵。在此心态下,太子的恶劣品行不但未有收敛,反而愈发变本加厉,“沉溺酒色”、“随事请托”、“专事牟利”,非议频起。当时朝鲜使节得到的情报称:“闻太子性甚悖戾,每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到了康熙五十年,各种矛盾的交织,终于再次掀起了一场毫不亚于三年前的政治大潮,而这次的结局是皇太子第二次被废,并从此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康熙五十年十月,朝局动荡,先是由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从而掀起了康熙晚年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戴名世私刻《南山集》一案,此案从表面上看是清廷镇压汉族反满思想的事件,但其背景却十分复杂。据载,是皇太子胤礽将《南山集》中“悖逆”之语摘出进呈皇帝,为何胤礽选在此时发动如此大狱呢?因为这个月里,发生了两件令满朝瞩目的事情。

其一,按照《清圣祖实录》记载,“十月乙亥(二十日)步军统领托合齐以病乞假,命一等侍卫行走隆科多署步军统领事”。托合齐是什么人?他不仅掌握着卫戍京师的大权,还是皇太子党羽的中坚分子,其妹为康熙定妃;其二,《实录》所记,二十七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诸王贝勒文武大臣,谕曰“今国家大臣有为皇太子而援结朋党者,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将何为也?此事唯鄂缮知之。”等等。此次廷讯太子党结党会饮一事,虽锁拿了鄂缮耿额等皇太子党几人,但并未达到康熙心中预期的要揪出皇太子背后阴谋集团首领的目的。

其实就在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后不久,有关储位不稳的传言便已不胫而走,在宫墙内外均知“圣心犹在未定”。据《朝鲜实录》记载,康熙在复立胤礽之后,对其“操切甚严,使不得须臾离侧”。廷讯结党一事,实际上,康熙正是借着对鄂缮等人的斥责和治罪而向皇太子发出警告:“为人子,岂可不安分妄行乎”。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