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如何对偷窃行为的孩子进行教育矫治(如何处理孩子的偷窃问题)

导语:如何引导和教育,改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上一篇《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中,我们分析了孩子偶尔会有“偷窃”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是非观念没有成型幻想型“赠与”模仿从众人际关系的缺失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引导和教育孩子。

一、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年纪较小,并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定义、贴标签”,特别是不要说:“你从小就偷东西,长大一定是个小偷!”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种下了一颗种子。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二、了解清楚前因后果,不武断下决定

举例1:小明和小军是很好的朋友,小明将自己最爱的变形金刚送给了小军,小军很开心地收下了。但过了几天,小明后悔了,于是告诉家长自己的变形金刚丢了,看到小军拿了一模一样的,而小军家长没有给小军买变形金刚。小军说是小明送给他的,但是没有人相信小军。

孩子们很容易会有送出东西但后悔的决定,为了掩盖自己的小心思,转而去推卸责任。

举例2:倩倩在幼儿园操场上捡到了一枚好看的发卡,不知道是谁的,所以放进口袋,准备回班交给老师,但是过了一会儿就忘了。文文发现自己的发卡丢了,正巧换衣服时,发卡从倩倩的口袋里掉了出来,于是文文告诉老师,倩倩偷了她的发卡。倩倩说是自己捡到的,但是忘了交给老师,但文文一口咬定是倩倩偷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明白了解前因后果的重要性。孩子们思维较为简单,有很多时候需要大人们去听取不同的信息做出判断。

三、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东西是可以不付出就得到的,更不能通过歪门邪道来获得。

孩子很可能在购物时,看到父母拿了东西出了商店,就误以为自己也可以这么做,从而忽略了买单这个行为。如果遇到了这种现象,父母要带领孩子跟商店负责人道歉,并支付等额的金额,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并且事后教育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付款的流程,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自主付款。

没有人的“偷窃”行为是刻在DNA里的。让孩子远离不良信息,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是正确的方式。不过分严苛,不过分宠爱,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场长跑,与君共勉。

关注糖果屋里的小老虎,让我们共同学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