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玉塞是什么意思啊(玉塞的作用)

导语:“玉塞”是做什么用的?为何古代权贵死后,都要用玉塞堵住肛门?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反应,同时由于权力和富贵这些身外之物的存在,进一步加强了人类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恐惧。

对于手握无限权力和富贵的帝王来说,他们在面对死亡这件事情的恐惧感更甚于常人,因此,精心建造的宏大陵墓和各种繁琐的丧葬礼制正是帝王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01

中国古代帝王之所以重视陵寝的建设及朝拜祭祀的礼仪,无非是推崇皇权和维护身份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

在古代,阶级社会实际上是等级社会,不同的人因为出身、家庭等各种原因将分属不同的阶级,必将会有高级贵贱之别。在古代通过丧葬礼仪,将现实社会的等级关系直接体现在一个人在死后实行的各种礼制上。

分属不同阶级的人死后,其陵墓的规格,陪葬品的数量,陪葬人的人数,都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

西汉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主流,在大、中型的墓葬中一般会有陪葬墓,墓主人一般生前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陪葬者一般身份地位较为低下,或为属妾或为奴仆之类,且与墓主人的关系较为密切,体现出墓主身份及墓葬的等级。

在汉代,因为受到玄学的影响,特别是帝王诸侯,不管是他们自己归西后还是陪葬的妃子,都有着要保存尸身的观念,他们认为尸身不腐便可得永生,甚至有朝一日还能幻化成仙。因此,便有了玉塞的出现。

玉塞也叫玉窍器,有塞眼、耳、口、鼻的被称为七窍器,还有加上身体两个特殊的排泄部位,被称为九窍器。在汉朝以前,很少见有玉塞出土,春秋时期的秦墓中曾出土过一对玉耳塞,这大概是最早的先例了。

02

在战国末期,玉塞的雏形已有出现,到西汉初期时,玉塞已经具备完整的形制了。最先发现完整玉塞的是在满城汉墓,刘胜的玉塞共计九件,恰好是九窍器的形制,其夫人也有玉塞器。

古人对九窍是非常重视的,有句俗话叫“七窍相通”,主要说的人要健康地活着必须要保证七窍,甚至是九窍畅通。那么死了以后呢?古人认为人死了以后,只有口含玉,才能让灵魂得到最终的安息,因此需要妥善保管尸身。

除此之外,古人用玉制的塞子塞住九窍,主要为了保证精气不能外泄,使尸身长存、灵魂永生,这大概就是丧葬玉中玉塞的初衷了。丧葬玉中除了玉塞,其形制还分为玉结、玉握、玉覆面、玉衣、其它葬玉。

西汉之时礼制问题漏洞很多,对于丧葬的礼制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西汉经过文景之治后,逐渐弥补了战争的创伤,平叛了同姓诸侯之乱后,社会更加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财富大量积累,也为后续形成统一的丧葬礼制奠定很好的基础。

汉时推崇孝道到了极端地步,曾有“举孝廉”的制度,一个人的功名和仕途与孝顺与否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孝治天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追求孝道,而孝的最好体现之一便是厚葬。经济繁荣、玉料充足再加上玄学和孝道等的思想影响,这使得原本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的以玉厚葬之风变本加厉,极尽奢华之能。

03

越是历史久远的文化,其象征内涵就越丰富。我国古代的玉器在象征意义上是独树一帜的,其代表着美、德、灵、圣、仙、神。丧葬玉在汉朝后就消失了,还没有达到民用的阶段。因此,所有丧葬玉在礼制时代都象征着权力和等级,是特权的标志。

丧葬制度作为封建时期灵魂观念的产物,它阻碍了人们科学认识的进程,也阻碍了社会科技的发展,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也残酷地剥夺了一部分人的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点的不断转变,在面对一些旧俗方面,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看待这些问题。

在丧葬礼制下,有大量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历史史料,这些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为我们认识历史、探索古代社会的渊源提供了线索,也为我们现今的历史、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实。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