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杜甫除了诗圣还有什么称呼(诗圣杜甫的诗有哪些)

导语:杜甫除了诗圣称号,还有情圣,这首女人诗就是典范,为诗中名篇

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这"情圣"之名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给起的。杜甫看上去苦大愁深的样子,好像很不解风情,他的诗也很少写女性题材。虽说是很少,但还是有的,总共也就几首吧,但却写得荡气回肠,感天动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杜甫写女性的传世名篇——《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草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公元758年,杜甫因为房琯求情,得罪了皇帝,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杜甫弃官而去,举家流落秦州,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此时,扰乱大唐的"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五年,战火弥漫,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在此写下了千古名作——《佳人》。

"北方有佳人,幽居在深谷"。不同于李延年的"北方佳人",急切想踏入繁华。杜甫笔下的佳人,如空谷幽兰,与世俗、与繁华毅然隔绝,她的幽居空谷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是一种气质、精神的态度。

那是什么让这位绝代佳人幽居空谷的呢?听听她的自述吧——"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我本是出身名门的良家女子,如今却沦落飘零在荒山野岭中。造成这种离乱的背景是——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安史之乱"爆发,战火连天,名门望族又能怎样?终也逃不过惨遭杀戮的劫难,就连骸骨都难以收进坟墓。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这两句既是对上面关中上万骨肉分离,佳人家族悲剧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下面夫婿喜新厌旧,佳人家庭悲剧的领起。人世间谁不讨厌有始无终,人情凉薄啊?可世事变化,谁又能控制了人情衰竭呢?那让人难料的,不仅是离乱的时事,还有那负心的丈夫啊——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薄情的丈夫很快就抛弃了我,娶了美貌如玉的新人。由此,佳人感慨道——"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夜合花尚知道花开百合,鸳鸯双栖不只身独宿,一"新"一"旧",一"笑"一"哭",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就是佳人无奈而凄凉的感慨,也是千百年来女人无奈而凄凉的感慨。

作为女子,若能得到如卓文君那样"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才是人世间最美好、最令人羡慕的爱情吧!因此,这位佳人在回顾了家族悲剧与家庭悲剧之后,做出了有如"山上雪"与"云间月"的感叹——"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经·小雅·四月》中就有"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之句。这是佳人在看透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人情冷暖后,毅然决然地与红尘世界的绝别,如那空谷幽兰,独自幽居,这就是"在山泉水清",而"出山泉水浊"则是对此前自己命运的反思和总结。这两句是佳人对从前命运的回顾,以及对当下幽居空谷选择的坚定,也直接引发了最后对佳人形象的再次塑造。那么,佳人在此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她还有个贴心的丫鬟跟随,她们只能靠变卖首饰相依度日。佳人如清泉般不愿出山,只有侍女出去,用珍珠换回生活用品。回来后,又牵起藤萝,修补破旧的茅屋。这就是她们在山中的困苦生活,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佳人却是这样的形象——"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是最后在塑造佳人的形象。佳人不去采摘鲜花装饰鬓发,却喜欢翠柏坚贞,尽情地采摘满怀。日暮黄昏,佳人斜倚青竹,寒风吹动她薄薄的衣衫,那个孤伶的绝代倩影,真担得起那句"绝世而独立"。全诗在这幅图画中结束。

虽然开篇便是"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但是诗人并没有以空谷幽兰作喻,而是以翠绿的修竹喻之佳人。竹是"四君子"之一,它象征着高洁,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谓"无人赏高洁,徒自报贞心",诗人以修竹作比,这才是洗尽铅华的绝代佳人啊!

杜甫是真的遇到过这样的佳人呢?还是以绝代佳人自喻,来彰显自己在乱世流离中,孤标傲世的精神独白呢?两者都有可能。

​在乱世之中,就像白居易浔阳江头遇到琵琶女一样,杜甫偶遇佳人,恰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杜甫的赤子之心,定会对佳人的命运感同身受,遂落笔成就千古名篇。

在作此诗时,杜甫避难秦州,饥寒交迫,漂泊无依,但他仍心系国家,这和诗中佳人的境遇很相像。所以,杜甫也可能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在佳人身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和高尚情操。

写弃妇的古诗很多,《佳人》却以格调之高而成为名篇,《唐诗别裁》评其"诗格最超"。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