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不三不四成语的由来(不三不四是不是一个成语)

导语:“不三不四”成语源自何处,为什么是三和四,你知道吗?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的词语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典故。在成语大词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释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样子”,可是,中国的数字不只三和四,为什么十个数字中偏偏说“不三不四”,而不说“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 “不七不八”呢?其实“不三不四”成语还有特定的历史由来。

先说三,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对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黄帝等等。这些都说明三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再说四,四古意则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义。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还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而《易经》中则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在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三”与“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所以那些不正派的人、不正经的言行便被斥之为“不三不四”了。

其实“不三不四”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易经每个卦象分6个爻,这也是6爻卦象,是指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而三爻和四爻处是6爻的中心点,它们在易经中所代表的是正道和大道,用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既不在大道之上,又不在正道之中,脱离了正常的轨道,泛指不务正业。

史书上记载“不三不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水浒全传》,《水浒全传》第七回中:“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后期在清代的《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见过:“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仅仅两个数字和汉字的组合就表达众多的含义,不得不让人佩服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三和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积累,他们将三和四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古人就把美好事物之外的人、物及行为等统称为不三不四。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