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鸠摩罗什在佛经翻译史上的地位及重要性(一代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一生)

导语:东晋高僧鸠摩罗什: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屡犯色戒为人诟病(上)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知道佛门清规戒律很是严格,一旦僧人犯戒,轻则被扫地出门,重则名誉扫地受尽世人冷眼,僧人犯戒屡见不鲜,但很少有僧人在犯戒之后还能成为得道高僧。

在东晋时,有这样一位僧人,屡犯色戒之后依旧被奉为宗师。他就是东晋时期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将大乘佛法从西域带到了中原,翻译了许多来自天竺国(今印度)的佛学论著,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四大佛经翻译家,同时也是四人之首。在他12岁时,就有人预言他今后会犯色戒。

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高僧,为何会犯色戒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先来讲讲他犯色戒以前的经历。

一、出生于龟兹王室,7岁随母出家,游历多国学习佛法

鸠摩罗什,于公元343年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他出身高贵,据说他的祖父达多是天竺国的国相,德高望重,在当地颇受人敬重。他的父亲鸠摩罗炎到了继承相位的年纪,为了追求佛法离开了家,东度来到了葱岭(今帕米尔)。

龟兹国国王听说了鸠摩罗炎的事迹之后,对他不慕名利的行为很是欣赏,亲自邀请他担任龟兹国国师。鸠摩罗炎在龟兹国结识了国王的妹妹耆婆,耆婆聪慧过人,容貌出众,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两人结为连理。

婚后不久耆婆怀孕,怀孕的耆婆对佛法大为热衷,经常去当地僧侣聚集的雀离大寺进斋听经,寺庙里的高僧断言,耆婆怀了一个聪慧的孩子,出生后的鸠摩罗什自小便表现出了德慧。后来耆婆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耆婆在与佛法的接触中,起了出家的念头,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她以绝食抗议,到了绝食的第七天,家人看她决心坚定,于是找来了高僧为她剃度,耆婆从此一心向佛。

到了鸠摩罗什7岁时,他随母出家,跟随高僧佛图舍弥学习佛法。他过目不忘,出口成诵,悟性超群,一天能背千偈(约三万二千字),对最深奥的毗昙也能通达其理。

很快,耆婆意识到龟兹国已经无法为儿子提供更为精妙的佛法,再加上两人出家时经常受到世俗打扰(不断有人送礼),她做了一个决定,带着儿子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帕米尔高原,来到罽宾境内,拜当地最有声望的盘头达多为师,鸠摩罗什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阿含经》。

十岁时,鸠摩罗什就以“神俊”闻名罽宾,国王邀请他到宫里举行“论难大会”,鸠摩罗什以深厚的佛学知识和严谨的逻辑,辩得众人哑口无言。

国王对他很是敬重,对鸠摩罗什母子待以最高礼遇。但荣华富贵对这对母子来说是一种困扰,于是,在鸠摩罗什12岁,二人拒绝了高官厚禄,打算返回龟兹。

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高僧,高僧对鸠摩罗什做出了第二个预言,若是他35岁之前守得清规戒律,则能成为一代宗师,否则泯然于众人。高僧的预言在此后一语成谶,不过对于12岁的鸠摩罗什来说,这样的预言未免太过遥远。

疏勒国是返回龟兹国的必经之路,这里有释迦牟尼曾经戴过的佛钵,据说此佛钵能检测道心。鸠摩罗什初戴时,只觉轻松无比,但一念顿起,佛钵变得巨重无比。他为此感到神奇,于是留在疏勒国研习佛法。

二、试戴佛钵,留在疏勒,学习大乘佛法

疏勒国有着深厚的佛学基础,这里藏书丰富,学派众多,鸠摩罗什在学习佛经的同时,也学习了占星医学等杂学,在须利耶苏摩的引导下,他接触到了大乘佛教,两人为此展开了一段关于“空”的辩论。

苏摩说五蕴皆空,但鸠摩罗什并不赞同,说眼睛看到的确实存在,怎么能算是空?苏摩说眼睛却看不到眼睛本身,这不是空是什么?

鸠摩罗什一贯信仰的小乘佛法在大乘佛法面前,逻辑不堪一击,他对大乘佛教深入了解之后并皈依大乘。

这里说一下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小乘注重个人修行,把证得罗汉果作为毕生目标。而大乘注重普度众生。鸠摩罗什皈依大乘佛教之后,这对他今后弘扬佛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鸠摩罗什在疏勒国学习了两年之后离开,前往温宿国讲学,名声大噪。龟兹国国王邀请他回国开坛讲学,鸠摩罗什欣然同意。

三、20受“具足戒”,成为正式僧人,弘扬佛法

在他20岁这年,他在龟兹国寺庙里接受了“具足戒”,“具足戒”比佛门“十戒”更为严苛,有250条的清规戒律,这标志着鸠摩罗什成为了一个正式僧人,也是独当一面的佛学大师。

而这个时候,鸠摩罗什的母亲也开始了自己的追求,她决心去天竺,修炼取得罗汉果,临别前,她嘱托鸠摩罗什今后一定要把大乘佛教传到中原。

鸠摩罗什谨记母亲的教诲,但把大乘佛教传到中原谈何容易。首先是小乘佛教依旧占上风,大乘佛教传播受到诸多阻碍;二是中原路途遥远,语言文化不通;三是多年的经历让鸠摩罗什明白,佛法的传播需要统治者的支持,中原时局动荡,局势不明。所以他一直未能成行。

他在龟兹等地传播佛法,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僧侣很多,中原名僧道安也为他精湛的佛法所折服,此时道安担任苻坚的政治顾问,建议前秦王苻坚邀请鸠摩罗什到中原开坛讲学。

但当时的龟兹并不臣服于苻坚的统治,苻坚刚建立政权,处在内忧之中,无力出征西域。但西域物产丰富,苻坚垂涎已久,对“西域圣人”鸠摩罗什更是志在必得。

公元383年,苻坚下定决心,派骠骑将军吕光讨伐西域。这对苻坚来说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错误决定,对鸠摩罗什来说,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毁灭性打击。

苻坚此时在同东晋政权分庭抗礼,吕光带领大军攻占龟兹之后自立为王,迟迟不肯回中原,分散了苻坚的兵力,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国势大衰。385年,苻坚在出逃过程中沦为俘虏,八月被后秦王姚苌缢杀。吕光收服了他的大部分势力,建立了后凉政权。

鸠摩罗什在吕光的淫威下,度过了17年暗无天日的惨淡生涯,他由养尊处优的高僧沦为了阶下囚,佛学抱负无处施展,他也破了僧人闻之色变的“色戒”。12岁那年高僧对他的预言,在后来一一应验。

吕光对鸠摩罗什做了什么?鸠摩罗什为何会破色戒?他在破戒之后为什么仍然是受人敬仰的宗师?关于鸠摩罗什的上篇就讲到这里,作者会在下篇中解答这些疑问,欢迎点赞留言,点击关注作者,观看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