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加强大腿内收肌(大腿内收肌怎么放松)

导语:如何强化大腿内收肌群,这个藏”的很娇羞,“管”的却很宽的肌肉

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一组“低调的张扬”的肌肉,“藏”的很娇羞,“管”的却很宽。从最基础的山式能否站的稳而挺拔,到单腿平衡能否“地基扎实”,再到后弯下肢是否给力,甚至连倒立的是否持久,穿越的是否潇洒,都跟这组肌肉有着莫大关系。

如果你是资深练习者或许猜到了我下来要说这组肌肉,大腿内侧肌群,也有很多人简称大腿内收肌。虽然叫内收肌,但功能却远不止内收那么简单。

先看下构成,这组肌群由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组、内收小肌、闭孔外肌(这是非常细分的说法,也有老师说是五条,没有后面两个)组成。

这些名字嘛记起来费劲,功能就更费劲了,反正是髋曲、髋伸、旋内、旋外、内收、骨盆前后倾都有。就这么一堆肉拧成一股绳,暗戳戳藏在大腿内侧,你若忽视胆敢忽视人家的存在,就让你连山式都做不好,是不是很傲娇?

然而现实是,大部分练习者都意识不到内收肌群的重要性,请对号入座看看你是不是也是“内收忽视群”中的一员。

盘坐的时候,膝盖翘的高高的,离地面非常多;勾脚趾的时候,只把脚外侧往前蹬,完全忽略脚内侧;山式站立时候,脚内侧无法发力向下踩,更别提通过下踩脚让大腿内侧肌肉上提了单腿平衡体式中,大腿前侧累的要死,摇摇晃晃就是不稳啊;轮式中,双腿很难彼此靠近,更别提让他们通过夹紧彼此让根基更稳了;大腿前侧如何努力也不能靠近肚子,从下犬式迈一条腿向前时身体已经往上提了,腿还是很长不能凌空跨到两手之间。

强大的内收肌群除了能让我们解锁更多高难度瑜伽体式,对于整个人的“整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通常情况下内收肌弱的人容易出现八字脚、X或O型腿,大腿内侧气血不畅、大腿赘肉等情况,正确激活内收肌群可以调整骨盆和腿型,一不小心就会发现自己身材变得“正点”了不少!

除了美,内收肌也大大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有力的内收肌可以增强我们整条筋膜深前线的功能,深前线可以看做我们身体内在动力的核心线。它好了,身体哪哪都会更好,它若不好,身体哪哪都别想好。如果你能有针对地训练内收肌群,会收获很多小惊喜比如走路、跑跳过程中感觉自己底盘更稳了,脚底与地面接触更深入了,身体的内部更容易调动力量了等等。

先提供一个加强内收肌群第一步的小建议:给予充分关注!很简单,在任何需要双腿或单腿支撑的体式中,都尝试将注意力放在大腿内侧,想象它们发力,即使刚开始你很难控制,甚至无法感知它们,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不断和它们建立意识连接。 一般说到加强内收肌群,有经验的人都会想到“夹砖”练习,这确实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但也有人有觉得枯燥,因此这里准备了一些内收肌加强的体式,跟着练习吧!

加强强化体式

山式

向下扎根:抬起脚趾并使其张开,然后将其轻轻放回原处。平衡脚部四个角之间的重量-大脚趾的底部,小脚趾的底部,内跟和外跟。内旋:感觉你的大腿内侧相互挤压,然后向后退。中立骨盆:将耻骨向腹部抬起时,将尾骨往下拉。肩膀展开:同时拉低肩胛骨时将其拉开。抬起胸骨,在锁骨之间留出更多空间。让你的手臂放在两侧,手掌朝前。感觉中线:感觉头顶与骨盆中心对齐;调整下巴,使其与垫子平行。

幻椅式

站在垫子的顶部,将脚的内髋骨宽度距离分开,所有脚趾都朝前。将手臂伸到头顶,手掌彼此面对。弯曲膝盖,因此大部分重量都在脚后跟上。膝盖与脚垂直。上半身稍微向前倾斜。如果你照照镜子,你的躯干线和大腿线大约会成直角。轻轻地将你的肩胛骨向彼此下方拉,使肩膀远离你的耳朵。拉长尾骨,以鼓励你的下背部保持长时间。保持姿势最多60秒钟,然后退出。

鹰式

站立时弯曲双膝。将右脚抬离地面,稍微弯曲站立的腿。将右大腿越过左手,脚尖朝下,向右脚后退。选择将右脚趾放在地面上或将右脚的顶部钩在左小腿的后部。均匀地分配站立脚的重量,以帮助建立坚实的基础。将左肘交叉在右上方,然后弯曲两个肘以使前臂垂直于地面。将手的背部放在一起或在手腕处交叉以将手掌放在一起。肘部抬高至肩膀的高度,并远离你,以增加上背部,肩骨和肩膀的伸展力。在稳定呼吸的情况下坚持20至30秒。退出姿势,回到站立状态,在另一侧重复。

瑜伽深蹲式

从山式开始,双脚分开的距离略大于髋关节的距离。旋转脚,使脚趾比脚跟宽。深深弯曲膝盖,向下沉直到臀部比膝盖低。手掌放在胸口中心,然后一次将你的肘部楔入膝盖内部。将肘部推入膝盖以张开臀部,然后将膝盖内侧轻轻按入肘部。向上拉动你的胸腔,尝试将长度伸到下背部和脊椎。在这里停留30秒到1分钟。要离开这姿势,要么坐下,要么后仰直至站起来。

放松拉伸体式:

三角式

从战士II的姿势开始,右脚向前。拉直你的前膝盖并保持微弯曲,以使膝盖不会锁住。呼气,使左髋部向后脚移动,并向垫子前折叠。右手放在地面上,瑜伽砖或小腿上。将左手伸向天空。轻轻地向后滚动左肋骨,以鼓励右肋骨向前。躯干的两侧应感觉长度相等。将尾骨向下拉向左脚跟。如果你的脖子舒适,则将视线移向你的顶手。保持姿势最多60秒钟。吸气使自己恢复原状,从后脚跟扎根并将其用作锚点。改变脚的位置,并在另一侧重复。

束角式

先坐到手杖式(dandasana)。请注意,如果你的尾骨在你的坐骨下方。如果是这样,请找到毯子,瑜伽砖或枕头。将双脚并拢放置,膝盖向两侧屈伸。可以将手放在身后抬起胸部。选择握住脚踝,并拉长脊柱,慢慢向前倾斜胸部。保持10次呼吸,然后慢慢恢复中立。帮助膝盖并拢,使双腿伸直。

坐角式

开始坐在手杖式(dandasana)中。尽可能地将脚跟向外滑动,而不会拉伤。抬起臀部,将尾骨放回原处,然后将臀部放回原处。将大腿内侧朝天花板旋转,使你的膝盖朝上。通过脚后跟延伸。将大腿骨头按入到地面,然后向前走。前进时,请保持躯干拉长,脊椎保持中立。在保持耻骨和肚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的同时,尽可能地向前伸手。保持姿势最多60秒钟。轻轻抬起躯干,然后用双手合拢膝盖以放松。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