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苹果园生草栽培的好处(青森县推广苹果园生草栽培的好处)

导语:苹果树栽培技术|苹果园生草的技术

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保肥、持水能力强,土壤微生物活跃,有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对稳定果树树体、提高果品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陇东地区部分果园土层瘠薄、结构不良、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偏碱等不利果树生长结果的问题,应及早改良。

清耕休闲果园,杂草全部清除,地表裸露,有的仅间作有少量农作物。这种做法导致果园生态防护功能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依靠化肥、农药投入来提高产量,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果实品质也受到很大影响。“果园种草”属果园土壤耕作管理的一种方法,在果园行间种植对果品生产有益的草种,以达到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改善果树生态条件、提高果品产量质量之目的。

生草果园,一般果树根系集中分布层多在地下20~40厘米,而草根集中分布层多在地下10厘米左右,所以与果树争夺肥水矛盾不大,即使吸收部分养分和水分,但草自身制造的养分要远大于它所吸收的。果园生草与清耕、免耕相比较,劳力、物力投入小,技术简便。但生草并不是放任不管,也要讲究技术、重视投入。

一、生草的好处

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

生草作物根系强大,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生草覆盖层下5~1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比不生草的提高1.0%,而比表层提高3.5%;而40厘米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又比清耕区提高194.3%,含量达到2.04%。同时,40厘米土层内的速效氮提高2倍,速效磷提高1.1倍,速效钾提高422%。

2、保持土壤墒情

生草对土壤墒情的保持主要是通过活的植物体减少行间土壤水分蒸发和吸收,调节降雨中地表水的供应平衡,生长旺盛时刈割覆盖树盘形成覆草保墒效果来实现。试验表明:生草条件下土壤水分损失仅为清耕休闲果园的1/3。同时,种植白三叶草的土壤在三年时间内,0~20厘米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比清耕休闲果园提高16.2%。

3、延长果树根系活动时间

生草果园春天能提高地温,促使根系较清耕休闲果园提早15~30天进入生长期;在炎热夏季能降低地表温度,保证果树根系旺盛生长;进入晚秋后,能增加土壤温度,延长根系活动时间30天左右,对增加树体贮存养分,充实花芽有十分好的作用。冬季草被覆盖在地表,可减轻冻土层的厚度,提高地温,减轻和预防根系冻害。

4、生草能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果园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生物因子协调,果园空气湿度提高,夏季高温时节果园比较凉爽,既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又可减轻日灼发生。

5、生草具有疏松土壤的良好效果

生草与清耕休闲果园比较,土壤物理性状好,土体疏松易碎,通气和透水性好,能保持土壤结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有利蚯蚓繁殖,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形成。

6、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益

据试验,果园生草、刈割和清耕休闲相比,可减少60%的锄草用工,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另外,由于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不仅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减少商品肥料和农家肥料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7、提高果品质量

生草果园由于空气湿度和昼夜温差增加,使果实着色率、含糖量、果实硬度及耐贮性明显改善,尤其在套袋果园,果实摘袋后最易受高温和干燥影响,果面容易发生日灼和干裂纹,果园生草能有效避免和防止以上现象发生,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二、果园生草措施

生草适合在年降雨量大于500毫米以上地区推广,在年降雨量500毫米以下地区果园生草应有灌溉条件。

1、果园适宜草种

(1)果园生草对草种要求

①多年生,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

②植株低矮或匍匐,有一定产草量和覆盖效果;

③根系以须根为主,浅生性好;

④与苹果树无共同病虫害,不是果树害虫和病菌的寄生或宿生场所;

⑤易管理、耐践踏、不怕机械倾轧;

⑥较耐荫,易越冬,耗水量较少。

(2)适宜的生草种类

目前公认比较好的果园生草种类有两大类:一是禾本科牧草,如早熟禾、野牛草、黑麦草、燕麦草等,这类草为须根系,耐旱,生活力强,一般高30~50厘米,土壤水分好(降雨均匀或有灌溉条件)的环境,一年刈割3~4次,每667米2年产草量约2 500千克。另一类是豆科牧草,如白三叶草、匍匐羽扇豆、扁茎黄芪等。这类草的根系较粗壮,多具有根瘤菌,肥地效果好,一般高20~50厘米,土壤水分好的环境一年可刈割2~3次,每667米2年产草量1 500~2 000千克。在陇东地区目前主要推广三叶草、黑麦草、扁茎黄芪和百脉根等抗旱草种,在降雨量550毫米以上地区,果园种草可选三叶草。另外,干旱地区果园在8月份播种油菜,到5月份结种前压倒,既可保墒、也可增加有机质。种草时一个果园最好只种一种,但也可按照禾本科、豆科草种2∶1或1∶1的比例混种。

2、种草的时期和方法

(1)种草时期

禾本草、豆科草,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以土壤墒情好、地温稳定在15~20℃时出苗最整齐。一般4~6月播种,因高温、干旱,出苗很差,而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种,降雨多,出苗好,但是,种草前要将杂草除干净后再行播种。

(2)播种方法

推行带状生草(即行间种草、株间清耕休闲或者免耕覆盖)而不倡导全园生草。株行距3.0米×5.0米的苹果园,5.0米行间种2.0~2.5米宽的生草带;幼园也可全园生草,待树冠长大后,顺其自然逐渐改造成带状生草。播种前,先将园内杂草清除,深翻地面20厘米,墒情不足时,翻前适当灌水补墒,翻后用耧耙整平地面。条播撒播均可,但条播更利于管理,宜浅播,一般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0.5~1.5厘米(禾本科草类,播种时可相对深些,一般为3.0厘米左右)。播种量每667米2需要0.25~0.5千克。

3、种后管理

种草或移栽后的草要进行管理,不能放任或一劳永逸。播后当年管理是种草成功的关键。春季播种的草如遇天气干旱,要适量补水或少量覆草,确保出苗整齐,防止伏旱造成死苗。秋季播种的草冬季可覆盖农家肥或黄土,利于幼苗安全越冬。在幼苗期,要勤除杂草,轻微追施少量氮肥,促使生草尽快覆盖地面。成苗后,需补充少量磷、钾肥,促进健壮生长和草根扎稳,后期与刈割覆盖相结合。生草第二年后,当草长至30厘米左右时,应及时刈割覆盖于树盘,刈割留茬5~10厘米。

在果树生长前期要勤割草,利于果树早期生长;中期花芽分化时可割草一次,保证树体地下营养供给;后期要利用草的生长,吸收土壤多余的氮营养,促进果实着色,同时保证最后一次割草时有部分草籽,为来年所用。割下来的草要覆盖在树冠下的清耕带,即生草与覆草相结合,达到以草肥地的目的。生草果园要避开天敌繁殖期,结合树体喷药,对地面生草一并防治病虫鼠害。果园生草4~6年后,结合秋施基肥,分年逐步翻压更新。更新办法是用除草剂灭草,休耕1~2年后再生草,或直接翻耕另种新草。

果园除人工种草外也可自然生草,但自然生草应控制杂草的高度,对个别恶性草要进行灭除(铲除或用除草剂)。陇东果园春季多有荠菜、苦菜花、紫花地丁、车前等较矮的草,可以不管,这类草多了,别的草就少。小旋花、灰菜、茵陈蒿、猪毛菜、苋菜、马齿苋等幼苗也无害,可让它们长高后再灭除。自然界任何杂草都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保持水土的功效,实践中自然生草理应接受,切忌“见草为敌”和“除草务净”,关键是有效控制住杂草有害的一面,只要自然合理有效利用,也可节省杀灭杂草而耗费的劳力和物力投入。在许多生草果园,原先虽然只种了一两种草,但渐渐地却长出了其他一些草,使人工种草果园变成了有多种草的自然生草果园,实际上这种效果也很好。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