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心理学中是如何解释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的方法(反应性攻击意味着什么)

导语:心理学中是如何解释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攻击的动机,攻击可以被划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然而,反应性攻击的形成机制和脑关联尚不清晰。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不同在于动机,因此从动机的角度探索和解释反应性攻击的形成机制和脑关联才可以有效地解释反应性攻击的产生和发展。

然而,对于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的理论尚不清晰,构建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能够为理解和认识反应性攻击的形成和脑关联以及对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证据。

道德推脱就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准许动机因素,它是一种想要避免、减少或消除攻击行为带给自己的道德压力,想为自己的攻击行为提供道德上的合理性的需要或倾向。

道德准许动机是反应性攻击的一般性动机,因为主动性攻击的产生也涉及道德许可动机。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共同促进反应性攻击的形成。同时,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敌意性动机可能会促使个体通过伤害行为进行报复或防御,而这些伤害行为都是有违社会规范的,这就可能引发个体的道德准许动机,以此减少道德压力和内部冲突。

另一方面,道德准许动机可能会帮助个体将自己的伤人意图合理化,这就可能会增强个体的敌意性动机。然而,对于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还没有直接的实证研究的证据。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构建交叉滞后模型的方式探索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是否成立,从反应性攻击动机的角度探索其形成机制。

研究旨在探索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及其脑关联。研究1使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构建了敌意性动机,道德准许动机和反应性攻击的交叉滞后模型,结果表明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能够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并且两种动机之间存在相互预测的关系。

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应性攻击动机机制的观点。基于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研究2试图使用修改的激惹-攻击任务探索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

结果表明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涉及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相关的心理成分,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反应性攻击这一特定攻击形式的脑关联,并进一步支持了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

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

研究1结果支持了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的观点,表明敌意性动机(敌意归因偏向)和道德准许动机(道德推脱)能够预测反应性攻击。反应性攻击是个体在感受到激惹、威胁或挫折后,用带有愤怒、敌意的情绪进行报复的伤害行为。

个体在感受到这些激惹或威胁后,会对这些个体或环境的威胁变量进行认知加工和情绪反应,这些认知加工和情绪反应会影响或预测个体接下来的行为反应。

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划分是基于动机,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对于反应性攻击这一特定的攻击形式,其心理形成机制受到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这两种动机的影响。敌意性动机包括敌意性认知和敌意性情绪两种主要成分。

个体在感受到激惹或威胁后,一方面可能会对其产生愤怒、敌对、恐惧等敌意性情绪,这种敌意性情绪会驱使个体用攻击的方式来应对(避免或消除)感受到的激惹或威胁。

另一方面个体可能会对感受到激惹或威胁的属性或意图解释为负性的,这种敌意性认知也驱使个体用攻击的方式应对激惹或威胁。

此外,敌意性动机的这两种成分对反应性攻击的驱动作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即个体在感受到激惹后可能会因为敌意性情绪或敌意性认知中的一种成分的驱使而做出反应性攻击反应,也可能会受情绪和认知的共同作用。

敌意性动机是反应性攻击的独特性动机,区别于主动性动机。一些研究表明愤怒、敌对等敌意性情绪以及敌意性认知与反应性攻击有关,而与主动性攻击无关。反应性攻击具有高情绪唤醒的特点,主动性攻击情绪唤醒较低。

反应性攻击的实施也需要道德准许动机的驱使,它是一种想要减少或消除道德对不道德行为的抑制作用的需要或倾向,一般会通过认知重构的方式实现。

攻击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违背社会规范的,个体在受到激惹后,试图报复他人与遵守社会规则产生冲突。

而对不道德事件的认知重构将不道德行为合理化,减少或避免了违反社会规则和道德系统的约束与实施攻击行为的冲突,驱使报复行为的产生。

道德准许性动机是反应性攻击的一般性动机,是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共同性动机。因为主动性攻击等其他不道德行为的也会涉及实施不道德行为与遵守社会规则的冲突,为了使不道德行为顺利进行,往往会涉及道德准许性动机的认知重构。

研究结果还提示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存在相互预测的关系。

将感受到的激惹或威胁解释为有伤害性的、对自己不利的或者其他负性的属性以及因感受到激惹或威胁产生的愤怒、敌对等冲动性情绪会降低个体内部的道德标准和外部的社会规范的约束。

反之,即使存在外部的社会规范和内部的道德系统地的制约,对不道德行为合理化削弱道德意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在面对模糊情境和线索时更容易冲动性地将其感受和理解为对自己有害的,并且也会促使产生愤怒、敌对等情绪。

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基于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

研究2的反应性攻击脑关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应性攻击动机机制的观点。在进行fMRI研究之前,研究2a和研究2b先探索了改编的激惹-攻击任务是否适用于fMRI研究。结果表明改编的实验任务可以用于探索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参与者对4个电击等级的主观激惹度和攻击反应是存在显著差异的,随着电击等级的增加,参与者的主观激惹度和攻击反应增加。

操纵的高激惹条件下的主观激惹度和攻击反应显著高于低激惹条件;每个任务之间的休息时间也起到了良好的平复情绪的作用;参与者在设置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实验任务。

研究2c的结果表明,在激惹-攻击任务的激惹阶段的大脑激活结果与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有关。反应性攻击的大脑激活结果支持了反应性攻击的动机机制的观点。

这些结果提示参与者在激惹阶段进行了道德相关的心理加工,例如对搭档的共情,道德判断和道德解释。激惹-攻击任务中的行为的动机也得到了行为数据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低激惹条件的任务都引发了参与者的愤怒、敌对和恐惧情绪,实验后情绪水平显著高于实验前;第二,高激惹条件下的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低激惹条件。

研究意义

在理论方面,研究从动机的角度提出并探索了反应性攻击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对于攻击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提示可以通过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反应性攻击动机(包括敌意性动机和道德准许动机)来减少攻击。

例如,可以采用认知矫正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归因,减少敌意归因来抑制其敌意性动机以及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减少道德推脱来抑制其道德准许动机。采用这些教育措施利于降低学生在遭遇激惹时出现激烈的反应性攻击的可能性。

其次,研究使用修改的激惹-攻击任务进一步探索了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应性攻击动机机制的基本观点。

第一次从攻击动机的角度提出和解释了反应性攻击的脑关联,为探索反应性攻击过程中特定动机成分涉及的脑基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厘清敌意性情绪、敌意性认知、道德抑制和道德准许相关的脑区或脑网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