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哪种树在清明受视它象征生育生机与辟物(清明植什么树)

导语:哪种树在清明最受视?它象征生育、生机与辟邪

清明节来源于何时?现代意义的清明节形成于开元二十年(732年)。也即唐玄宗时期清明节正式形成。清明节的来源乃是“三节合一”。哪三节呢?

三节合一哪三节

首先是节令。24节气之一,它起源于前秦时期。《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中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其次来源于上巳节,该节日形成于春秋时期,主要是祭祀先人、祈祷去除灾病。像上坟、踏青等习俗就来源于上巳节。

最后是寒食节。东汉桓谭的《新论》说,乃是民间为纪念介子推而行之。介子推就是晋文公受难的时候饿得要死,手下介子推割股肉喂他。但晋文公当了晋国的国君后封赏的时候把他给忘了,介子推回家。晋文公这才想起介子推来,一看不行呀,这不让人说我忘恩负义嘛。所以就去请介子推,介子推背着母亲逃入深山。

晋文公一想,你不是躲我嘛。那我就用火烧你出来。结果万没想到,介子推这个人真是拧种,就是不出来。他和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中。晋文公一看,那是欲哭无泪、后悔不迭。连忙在山西地区大肆纪念介子推,说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寒食节是三节中的主体

其实,寒食节更多的是来源于古代中国长期的生活习惯,因为季节不同,要用不同的树钻不同的火种,在这期间就要禁止生火。

“换火种”是大事儿,总有“改换”仪式,因此,人们就需要把不易燃烧的湿柳折下晒干。这就是折柳。《论语·阳货》: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拓(桑松)之火,秋取柞楢(座有)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在东汉以前寒食节节日在冬季,东汉后才改在春季。像种树啥的都和寒食节高度相关。

三个节日都是农历二月底到三月初,靠得非常近。因为老百姓嘛,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方便”不能耽误农活儿。因此,慢慢的清明节令和上巳节、寒食节逐渐合一了。

但这是民间的习俗,朝廷上层认可与否可不一定。封建社会最喜欢管老百姓如何行为坐卧,过个节也要他认可才行。所以,节日形成就有三项标准:其一广泛的人群去过这个节;其二有专门特定的节日;其三封建社会政府认可,特别是给假期啥的。

“现代意义的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是:招魂祭祀、祓禊(水边祈福)、佩兰草、踏青野游、冷食等。它形成于唐玄宗(712-756年)开元二十年(732年),那时朝廷规定: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

这一年封建社会朝廷承认了“三结合一”的历史趋势。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的寒食节、清明节令、上巳节三节合一,清明节正式出现。四年后,唐玄宗命令清明放假四天。在三节中,寒食节比较重要,因此中国第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唐会要》中就说“清明即寒食”。

但习俗是长期性存在的,也分地区递进,也就是说因为国家地方大,人也多,对习俗的坚守程度每个人、每个地区都不同,所以直到北宋后上巳节、寒食节才被大部分“吞并”。直到今天,寒食节也在许多人的生活中存在。

清明节与柳树

清明节种树、插柳等主要是与寒湿有关,而且柳也方便、种植广泛。

为什么“柳”在这时最受重视呢。首先柳的象征含义很多,例如表示惜别之情,柳即“留”,所以《诗经》中就有:杨柳依依。

柳又象征生机勃勃甚至复活再生的含义,观音菩萨的柳枝。这又衍生出生育观念。所以,男女戴柳就非常流行。

同时,桃柳都是辟邪、招魂的法宝。“桃木弓,柳木箭”。坟上插柳、门上插柳,树后栽柳,头上戴柳、身上佩柳都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形成、北宋扩展,直到明朝才彻底成为习俗要素。

《石壕吏》说明了什么,钱谦益谈杜甫的诗,袁枚说:我想吐

宋朝有脸吗?真宗怒曰:当然有!想我大宋经济文化多么的发达

四大男人谁最强?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中智者胜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