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风对鱼情的影响有利有弊巧用其他因素不包括(风对钓鱼影响的谚语)

导语:风对鱼情的影响有利有弊,巧用其他因素,不利风向也有好渔获

野钓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因此简单地从一个因素判断鱼情的好坏,是不够准确的。其中刮风便是典型代表,本文探讨的重点即风对水情、鱼情的影响,尽量全面而系统做个梳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

1、风对水情、鱼情的大致影响

2、风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的辩证分析

3、冬季刮东北风一个好鱼情的真实案例

风对水情、鱼情的大致影响

风对水情及鱼情的影响是显著的,具体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提高水体溶氧量,风吹动水面,形成风浪,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与空气膨胀、接触,并带动上下水体的涌动,从而大量空气汇入水体,水体容量量大增。其次降低或提升所到水域的水体温度,风是由冷热空气的压力差形成,风会携带冷热空气吹向所到之地,气温、水温也因此升高或降低,对于活跃在湖泊、河流的鱼来说,其活性会受到影响。最后是将四处分散的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鱼可摄食的食物向水体的下风口堆积。也正是如此多数钓友根据此,直接选择下风口、或上风口垂钓。

风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的辩证分析

不难看出,不管是水温,还是溶氧量,乃至堆积的食物,都是影响鱼情的重要参数,但过于单一,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对水情、鱼情的影响,显然是不够全面。比如夏季阴天情况下,气压低,水体溶氧量不足,刮风的确提高水体溶氧量,但也有提高水温的可能,况且风对提升溶氧量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并非就一定有好鱼情。

再者季节不同,同一风向对鱼情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在冬季西北风会降低水体温度,一般会产生不好的鱼情,不少钓鱼人冬季垂钓也尽量躲开西北风;而夏季西北风或北风带来大量冷空气,对湖泊、河流的夏季水温降温效果显著,所以钓鱼人夏季喜欢在西北风时垂钓,而实践中的结果常常并非预计的那样,为何?与上文所讲的一致,过分强调风这一明显因素对水情的影响,而忽略其他不明显因素对鱼情的影响,而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才是决定鱼情好坏的关键。下文笔者分享冬季西北风遇到好鱼情的经历,一窥各因素是如果作用的。

冬季刮东北风一个好鱼情的真实案例

实践中与笔者曾有过类似经历的钓友,恐怕不是少数,冬季西北风看似不利的天气,却遇到了一个好鱼情,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

首先是笔者所处的钓点。聊城茌平境内一段西新河是东西走向,河流的南北两岸是高高的堤坝,而笔者正处于北岸堤坝的下方。尽管西北风肆虐,笔者却因堤坝的阻挡,并没有感到冷风的侵袭。

其次周围的环境。笔者钓点东西两侧是丰盛的芦苇丛,芦苇丛的南侧延伸到水面1.5米的位置。芦苇处的水深大约2米左右,笔者钓点正前方7/8米远处的水深大约在3—4米左右。

再者天气情况。除去西北风呼啸外,太阳缓慢升高,阳光辐射强度逐渐大,且天空丝毫无遮挡阳光的云彩,尤其是等到中午时分,明显感到阳光照射的暖和。

正式开钓之前,用红虫颗粒打窝,选择了钓深水,正前方了3.5深的位置。之所以没有选择水草处打窝,主要是扬竿不便,另外水草处最适合走钓,如果不走钓,一旦水草周围的鱼钓的差不多了,再聚鱼有难度,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选择在3.5深的位置打窝,之前已经了解过,这个位置水底凹凸不平,有少许沟壑,利用鱼群的聚集。另外3.5的水深与2米水深相比,水温略高,关键是水体与外界隔绝,水温稳定,不宜波动。冬季的鱼对水温波动的水域忍耐力更差一些,更喜欢在水温稳定的地方栖息。大约打窝2个小时之后,开始有鱼口出现,接着不多长时间便有一条大鲫鱼上钩。大约再过了1个小时候,竟然出了20分钟左右的连竿,钩饵入水就有口,浮漂顿口或顶漂就有鲫鱼上钩。最后笔者大约钓了4/5斤的大鲫鱼,在一个都认为不会有要鱼情的天气里,收获颇丰。

写在后面

本文首先对风对水情、鱼情的影响做了大致的陈述,然后对风这单一因素与其他因素做了对比分析,最后讲述了笔者冬季刮西北风的天气里的一个真实案例。由此可见,刮风天气如果是简单地认为,某个季节刮什么风对鱼情有利,而不结合具体的环境,对鱼情的判断存在不小的偏差,也因此会错过不少好鱼情。

原创:野钓集结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