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山海经》中的凤凰(山海经里的凤凰长什么样)

导语:浅谈《山海经》中“凤凰”风神形象与象征地位

“见则天下安宁”的物占属性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居住的环境恶劣,为了更好地生存,人们将自然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同动植物相联系,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预测凶吉。这种观察动植物以判断凶吉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物占。

《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与动植物有关的物占,凤凰就是极具代表之一的动物物占。《山海经》所记物占,大部分都是用以警示人们的凶兆物占,仅四种动物与吉兆相关,同物阜民丰、天下太平相联系,这四种动物分别为凤凰、文鳐鱼、狡和当康。

这四种动物在经文中共有六处记载,其中仅凤凰一种就被提到三次;凤凰现世,预示天下安宁,可见古人对凤凰的重视与尊敬。

《山海经》中所记物占同一般物占相比,更具有原始文化特征,对于这些物占,赵沛霖称其为原始物占,并认为原始物占同神话有着密切关系,提出物占神话的概念。

凤凰作为先民心目中传统意义上的风神,逐渐发展成为象征天下安宁的灵兽。风神为什么可以用来象征“天下安宁”?二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物占是占卜形式的一种,指的是人们可以根据自然界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对未来吉凶进行预测的一种占卜方式。

物占又被称为杂占,《汉书•艺文志》云:“杂占者,记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根据文献所言,可知在一般物占中可以用来预兆的物象多种多样,并非一种。

物占在我国古代统治阶层以及民间皆十分常见,但现在多数人将物占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认为物占中所出现的物象同征兆之间的联系缺乏逻辑性与合理性,是古人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片面化理解与臆想,主观性大于客观性。

其实并非如此,古人在构建一个事物同某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时,两者之间看似毫无逻辑可言的背后暗含了早期古人对世界事物现象的简单思考,表现了他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原始物占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原始物占同一般物占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始物占用于预兆的物象多为动物,《山海经》保留大量以动物为物象的原始物占,物占信息多带有神秘色彩,信息的背后暗含了一定的神话背景,“原始物占与神话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起源就是来自神话,是神话向实用化方向发展的结果”。

从这一角度出发,凤凰作为用于预测吉祥的物象,是源自于同凤凰相关的神话传说,是凤凰神话发展的结果。凤凰的出现同“天下安宁”“天下和”的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

已知凤凰是先民在对鸟类产生崇拜后,以大鸟为主体,并将鸟类习性同其他动物进行组合而成的神话大鸟。

凤凰本身在形象塑造上就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先民们后又将它同风的产生相关联,认为风是由凤凰振动巨翼而来,凤鸣即风声,凤凰成为古人心目中普遍认可与接受的风神。

风神在殷商时期是一位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神灵。我国农业社会早期,由于先民生产力低下,农业的丰歉极大地依赖自然环境,其中风和雨对农作物生长生产都有着重要作用,风调雨顺是农作物良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先民们为了在新的一年中获得好的收成,会在年初选择祭祀四方方神与四方风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风雨相依,风来则雨至,根据甲骨卜辞的材料记载,殷商时期人们祭祀风神的主要目的也是求雨。在遇到大风、大雨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时,人们还会通过祭祀方神的方式,达到“宁风”“宁雨”的目的。

四方方神与风神都是具有掌控风雨能力的神灵,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作用。李学勤指出,“四方方神不啻为殷商时期的农业神”,风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风神亦为农业神。

殷商时期,众神职能存在交叉,无明显界限,故四方方神与风神同属农业神体系。凤凰作为风神,对农业亦有影响。凤凰不仅是风神,还是部落的图腾。

人们在祭祀祖先时,会将自己装扮成凤凰的模样,模仿凤凰的动作跳舞,以此表达对凤凰的尊敬与崇拜,愉悦祖先神。

同凤凰有关的祭祀也多是祈求风雨,例如遭遇大旱时所举行的雩祭,便是通过女巫带领众人模仿凤凰跳舞,以达到祈求降雨目的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这同凤凰作为风神可以招风引雨属性有关,最终也是为缓解旱情,服务于农收。

萧兵总结:“最大的‘实际’功能便是促进部落的‘两种生产’:部落蕃庶和农牧丰收。要丰收,就得风调雨顺;想蕃庶,必须国泰民安。”部落蕃庶与农牧丰收是相互影响的,部落蕃庶为农耕丰收提供稳定的社会条件,农牧丰收为部落蕃庶提供经济保障。

一个部落、一个国家只有在国泰民安时,人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作用于农牧生产;长期处于战斗的国家,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农牧的丰收又可以为部落、为国家的各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我国统治者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繁荣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古人们对可以掌控农业、影响农业生产的神灵格外重视与尊敬。

凤凰作为风神,可以掌控风雨,影响农业,具有一定的农业神属性,同凤凰相关的祭祀中,其最终目的亦是服务于农业生产。

农业的丰收成为国家太平的标志与象征,凤凰也逐渐从原始的风神神话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预示天下安宁、祥瑞的象征,所以记录在《山海经》中的凤凰,是具有“见则天下安宁”“见则天下和”的物占属性神鸟。

凤凰地位的提升

殷商时期,凤凰虽然是商人的图腾,但它作为风神,在殷商天神体系中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凤凰的地位在殷商时期处于低位,却在西周以后得到提升,成为“帝俊下友”,且担任重要官职。

凤凰地位的提升,与凤凰曾经的风神身份有一定联系,此外,众神系统的完善也为凤凰身份的提升提供条件。《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人们重视对神灵的祭祀。殷商时期,享受祭祀的神灵众多,众神系统十分庞大,具体可分为自然神、祖先神与帝神三类。

由于当时人们认识能力有限,征服自然的能力低,在面对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威胁的同时,又极大程度地依赖着自然的赠予。

人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阐明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只能从自身体验与主观感受出发对一切做出解释,认为“万物皆有灵”,在自然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于是众多神灵被古人创造出来。

除自然神灵外,商人认为存在一个在人们死后灵魂可以居住的鬼神世界,君主、王公大臣去世后成为神灵,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除了自然神,商人还会对祖先神进行祭祀。商人综合自然神与祖先神的神性与职能,创造出帝神。

至此,一个以帝神为主的天神系统被商人建立起来。殷商时期,人们尊奉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神灵众多、等级混乱的天神体系。

天神体系中包含了祖先神、自然神和帝神三大类天神,三类天神之间无明显的统属关系,虽然在祭祀方面,自然神与祖先神之间有着差别对待,但是在等级上没有明显的上下级之分。自然神之间亦各司其职,互不统属。

随着商人四方观念的形成,人们将混乱无序的自然神灵如风神、雨神等,按照自然方位定向的原则,匹配不同的方位,后逐渐形成四方之神,用以统属四方之自然神灵,使得等级混乱的天神体系逐渐向秩序化发展。

但四方方神与祖先神之间仍然没有明显的统属关系,无等级之分。据文献记载,在殷商天神体系中,明显存在上下等级之差的天神,是帝神与风神。殷墟甲骨卜辞记载:“于帝史风,二犬。”根据郭沫若的解释:“视风为天帝之使,而祀之以二犬”。

能够得出,在殷商时期,人们将风神视为上帝的使者,且风神与上帝之间存在臣属关系的结论。根据殷墟甲骨卜辞中所记载的资料可知,帝神的权力非常大。它不仅可以支配风、雨、雷、虹等自然现象,同时兼顾福佑年收或降灾惩戒商人的职责,可以说,帝神是祖先神与自然神的综合体。

关于帝神的性质,学术界有四种代表性观点:一是以郭沫若、胡厚宣为代表,认为帝神为商人的至上神;二是以陈梦家为代表,认为帝神为殷商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农业神;

三是以朱天顺、刘泽华为代表,认为帝神是殷商贵族的保护神,刘泽华同样认可帝神至上神的身份,认为帝神“具有绝对的权威”“统管一切自然现象”“主宰一切人间事务”。

四是以晁福林、朱凤瀚为代表,认为帝神为殷商诸神之一,而不是诸神之长。根据出土的卜辞材料所载可知帝神的职权范围非常广,自然气象、人间祸福、方国战争、年收好坏均有涉及。

仅从职能的角度分析,文献资料只能说明帝神权力之大,却未提及其地位之高;也并无确切资料证明帝神是凌驾于诸神之上的,风神除外。

而伴随着人们对上下四方的认识,对天神体系初步进行了制度化,四方方神掌管四方自然神,自然神地位降低。

自然神崇拜最初便是基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有限的基础上产生,认为自然现象其后各自有独立神灵操纵,但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操纵的神灵并非自然神一种,祖先神、帝神同样拥有该能力,所以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也逐渐削弱或转移,自然神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天神体系在殷商时期虽未完全完成众神之间的等级排列以及职能分工,但已初见神界秩序化的发展。

综上,风神凤凰无论是作为“帝之使者”,还是自然神灵,其地位在殷商时期都略低。此外,凤凰在殷商时期不受人们重视,还能够在商代出土的青铜器中找到证据。

马承源认为商代早期极少看到以鸟作为主纹的青铜器,朱凤瀚同样认为直到殷代晚期,鸟纹多数也是作为辅纹存在于青铜器当中。可见凤凰在殷商时期位卑的情况。

西周以后,凤凰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从“帝之使者”发展为“帝俊下友”。凤凰作为帝使,拥有上通帝、下达民的能力与使命,从而被周人利用,借此强调天命观,宣扬周代商实为上帝天命,使周人在取代商人统治地位这件事情上得以名正言顺。

传说周朝兴盛之前,岐山传出凤凰鸣叫,人们将“凤鸣岐山”视为帝王将要兴盛的吉兆,而周朝的兴盛也正是从此开始的。

周人的确利用凤鸟的帝使身份宣扬天命观的思想,为伐商提供合理性依据。周人征战时还将象征凤凰的五采之羽系于旌旗、旞旗之上,借此强调自己的征战“授命于天”。

为了获取人民的支持,强调伐纣是“天命”所使,周人统治者对凤凰的社会神性进行加强,逐渐淡化其作为风神护佑农业生产的农业神神性。

西周建立后,周人承续了商人的诸神崇拜,强化了天神体系中的等级化与秩序化,以提升凤凰的身份地位。

殷商时期,帝神虽然拥有广泛的职能,是祖先神与自然神的综合体,但最终并未发展为至上神。

周人天神体系中的“上帝”是西周的至上神,但西周时期的至上神“上帝”并非是对殷商时期“帝神”的继承与发展,周人的“上帝”早在灭商之前就已经存在,即周人的“天”。

商人尊帝和周人尊天,早在灭殷之前“帝”与“天”二者就是存在于不同地域、同时并行的两种不同信仰,它们并不是同一个神灵的不同称谓。

周人称至上神为“帝”或者“上帝”,可能同其与商之间存在的长期征服与隶属关系有一定联系。

上帝作为西周的至上神,拥有着绝对的权威,祖先神、自然神成为至上神的下属臣僚,受上帝支配,相较于殷商时期的天神体系,等级分明。

上帝、祖先神不再拥有掌管风的能力,风神成为专门支配风的神灵,其本身同属上帝臣僚,受上帝管理。风神同凤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凤凰作为殷商时期的风神,拥有帝使、农业神双重身份,地位在众神体系中却略低,所以凤凰本身亦不受商人的重视。

西周建立后,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凤凰的社会神性逐渐加强,地位得到提高,身份也就发生了变化。

《山海经》中,凤凰以“帝俊下友”的身份出现,该身份的产生得益于西周统治者对凤凰原风神帝使身份的利用,凤凰社会神性及职能的提升与完善,使得凤凰逐渐发展成为西周至上神“帝俊”在人间的友人,负责掌管人间同祭祀相关的事务。

凤凰遂从风神的身份中独立出来,被后人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但凤凰的发展变化,皆是在其原风神身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凤凰“帝友”的新身份,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的习性特征,都可见其对风神文化的继承。

参考文献: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与古代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M].北京:中国科学院,1954.郭沫若.卜辞通纂[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陈国庆主编.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马承源.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商周青铜器纹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