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不知礼无以立(不知礼节的意思)

导语:不知礼,无以立!10句话,看看古人的“礼念”

一、礼乐,治民之具也。

出自宋·欧阳修《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礼乐制度是管理老百姓的工具。这句话可谓一语道出了封建统治者制定礼乐制度的真实用意。

二、见礼而知俗,闻乐而知政。

出自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看到一国的礼仪制度就知道其社会习俗,听到一国的音乐曲调就知道其国政的治乱了。

三、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出自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耳,罢了。不可,不能。屈,屈服。男子汉大丈夫死就死了,但不能被不义所屈服。这句话男儿要为义而死,不能屈服不义而生。

四、老而谢事,古之礼也。

出自宋·苏辙《文彦博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二首》。谢事,辞去职事。“……也”,古代汉语判断句形式之一,相当于“……是……”。老了就辞去职位,这是古代的礼法。这句话老而退休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五、礼,当论其是非,不当以人废。

出自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札子》。一种礼仪制度,应当看它的制定有没有道理,而不应当因制定的人而废除。这句话对某种礼仪制度的评价要客观,不能因制定的人不好而废除。也就是说,事归事,人归人,两者要分开,不能因人而废言。

六、莅官之要,曰廉曰勤。

出自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尽己》。莅(lì),到。莅官,做官。之,的。要,要领、关键。曰,叫。做官的关键是“清廉”与“勤政”。这句话意在提倡做官一要清廉不徇私,二要勤政以爱民。

七、礼,防民之欲也周;乐,成民之俗也厚。

出自宋·欧阳修《武成王庙问进士策二首》。欲,欲望。也,句中语气助词,无义。之,的。周,周到。礼对防止民众不当欲望的产生设想非常周到,乐对形成良好的民俗民风帮助很大。

八、礼有必隆,不得而杀;政有必举,不得而废。

出自宋·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必,一定。隆,指认真。不得,不能。杀,降低、减少。举,此指执行。有礼仪制度就一定要认真执行,不能马虎减省;有政令就一定要认真执行,不能半途而废。

九、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出自宋·杨万里《见执政书》。求,索要。民,老百姓。逊,谦让、恭顺。廉,廉洁。统治者不与老百姓争抢利益,那么老百姓就会懂得谦让;统治者不向老百姓贪婪地索要,那么老百姓就会知道廉洁。

十、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出自宋·苏轼《子思论》。恻隐,同情、怜悯。不止于,不局限于。羞恶,指羞耻之心。有同情之心足可以修炼到“仁”的境界,但仁不局限于有同情之心;有羞耻之心足可以修炼到“义”的境界,但义不局限于有羞耻之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