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怎样做山西面食剔尖(山西的面食剔尖)

导语:山西面食之——剔面

有一种说法叫“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是对山西面食的一种肯定,对于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能每天一顿面食,一月之内不同样的山西人来说,这是名至实归的。可是遗憾的是,对于山西人来说似乎山西面食只有刀削面,这实在令人尴尬无语。不过细细思量其实也不奇怪,主要是山西面食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面食的食材和制作方法确实不易普及,影响了他的传播。为了让大家对山西面食有更好的了解,今天开始老后生陆续给大家介绍山西面食的一些主要种类,这样大家也能真正的了解“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句话了。今天就从晋中一带最为常见的剔面开始介绍。

剔面是按照制作时的动作来称呼的一种面食,在食材上多以白面、红面(也就是高粱面,因其颜色发红山西人习惯称之为红面)为主,尤其是以前生活不甚富裕之时更是以红面较为常见,也有将红面和白面掺和在一起来制作的。剔面是一种笼统的叫法,其实它又有剔尖和剔拔咕之分。

剔尖制作时先用竹筷将面在一个大圆盘内和成比面糊较稠的软面,然后将面醒置一段时间。面醒好后一手托着放着面的圆盘,将圆盘以一定角度向下略微倾斜;一手执一个竹筷利用面向下缓慢蠕动的力量,按照一定粗细将面剔入锅中。

成型的剔面为两头稍尖中间略鼓的小鱼状,所以也有拨鱼的叫法。又由于在剔面时要边剔面边旋转盘子,所以又有转盘剔尖的叫法。如果面和的较稀向下蠕动的力量较大,蠕动的力量相对较小的时候,也被称为溜尖。

剔拔咕在制作是需要用到一块特制的剔面板和剔面棍,剔面板为铲型,以前多为木制,现在木制的已经几乎不见了,多为不锈钢材质的。剔棍可以用木筷、竹筷或不锈钢来制作。

剔拔咕制作时先将面在面盆内用竹筷或和面棍(就是普通的木棍,晋中一带人家将中专门用来和面的木棍称为和面棍)和为较软的面团。和好的面团醒置一段时间后挑适量面团置剔面板上,先用剔面棍将面团前面一部分在剔面板上摊成适度厚薄的面片,然后用剔面棍按照一定粗细将面从面片上剔入锅中。剔面时要一头手劲重一头手劲轻,这样的用意是剔出的面一面在剔面棍上,一面还在剔面板上,面条随着剔面棍和剔面板之间距离的增加被拉成长条。然后将剔面棍再在剔面板上回拨一下,已经拉长的面就会从面板和剔面棍上被拨入锅中。

剔面入沸水锅,几个翻滚即可捞出,根据各家喜好配以炸酱、打卤、烩菜或是西红柿调和,淋几滴老陈醋,就几瓣生蒜,一碗剔面下肚,瞬间满满的幸福感从胃蔓延到全身,怎一个舒服了得。调和可以赋予面食不同的灵魂,以后老后生会专门介绍山西面食的各种调和的,敬请期待吧。

不管是剔尖还是剔拔咕在制作过程中手都不会和面粉有直接接触,讲究的都是盆光、板光、面光。剔拔咕和剔尖比起来,普通人家还是做剔拔咕的较多。因为以前各家多为女人做饭,做剔尖对力量的要求更大一些,所以普通人家多做剔拔咕。剔骨的高手能将剔面做得像拉面那么长那么匀。旧时农家都是大锅大灶,人口多的人家,妯娌姑嫂们一到饭点围在锅旁,一同往锅中剔面,比的就是谁的面剔得好。能剔一手好面的姑娘在媒婆眼里那可是香饽饽。

现在在山西太原的街上有很多专做剔面的馆子,有叫剔面馆的,也有叫剔八谷的。经多方考证和深入考量,我觉得还是应该叫剔拔咕更好,这是从制作过程得来的。剔面第一步将面从剔面板上剔出,这是剔;第二步经过拉制之后剔面棍在剔面板上有个回拨的动作,这是拨;最后咕嘟一声面入锅中,这是咕。所以我觉得称为剔拔咕更为贴切一些。

总之,剔面对于晋中一带的人家来说,普通又不普通,它承载着很多人对于家的浓浓的感情。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