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待字闺中怎么解释(待字闺中的字怎么翻译)

导语:篆字识读:何为“待字闺中”?抛弃死婴,仪式隆重,却难掩悲痛

「篆字识读」第一辑:

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11):字、保、弃

文图/王万平

31、字

读音:zì,即置切。

《说文解字》:乳也。

虞翻注:妊娠也。

本义是“生育”,引申为“出嫁”(如“待字闺中”)、“怀孕”、“养育”等义。后来又被借为“文字”、“名字”等义。

甲骨文缺。

金文,房屋之内有个“子”,意为在房屋内生育孩子。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

32、保

读音:bǎo,博褒切。

《说文解字》:养也。

甲骨文和金文“保”字都是一个大人手抱着襁褓里的孩子的形状。本义是“养育”、“抚养”,引申为“保护”、“保佑”等义。通“褓”、“堡”。

甲骨文,由“人”、“子”组成。上面的“保”,右下还有一只手,环抱着孩子。

甲骨文里“保”字的写法很多,大都与此两字相似,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金文,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沿袭了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

33、弃

读音:qì,诘利切。

《说文解字》:捐也,逆子也。

本义是“抛弃”。字形像双手捧着簸箕,把死婴扔掉。

甲骨文,我们在此选取了两个“弃”字。第一个,两只手捧着簸箕,上面,也就是簸箕里面是死婴;右边部分为上下两只手,中间是用绳索捆绑着的婴儿。第二个,下为双手捧着的簸箕,上为死婴,三个点代表液体或胎发。

金文,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只是婴儿头朝下倒着,簸箕弯曲的线条,意为枝条所编制,四只手,或代表两个以上的大人捧着簸箕。下面的金文“弃”字,笔画作了很多省减,少了“簸箕”,更为抽象。“子”仍为头朝下,只是头部以线条表示,双手之间的“二”,或可理解为“两双手”。

由此看出,抛弃死婴,也是个很隆重的仪式。而对于父母来说,内心该是多么悲痛。

小篆,基本沿袭了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只是笔画更为规整。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