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草书的法度有哪些(草书法度森严)

导语:草书的法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草书是在战国秦文隶变以后各种新旧草化写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草书形成的契机是为求实用而将隶书书写速度加快,从而“解散隶体”,出现用笔连绵、点画省简、偏旁假借等笔法、结构特征。

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即早期带有隶意的草书,用笔连绵省简,笔法、体势较隶书丰富多变。同后来的今草相比,章草尚存隶意,许多字还变相保留着隶书的横向取势和波挑笔法,各字大小比较均匀,笔画连带较少且仅限于一字之内,故字字独立(这与汉代用小笔在狭小的简牍上写草字有关)。章草形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章草已较流行,出现刘睦、杜操、崔瑗等草书名家和汉末以张芝为代表的草书流派。张芝笔下的章草已完全规范。吴国皇象《急就篇》、 西晋索靖(出师颂》等,继承了张芝以来的规范写法,往往借显著的波挑展现飞扬飘逸之势,章草亦因此走向程式化。

今草

今草由章草发展而来,少了章草的波挑,改横向取势为纵向贯气,体势趋于纵长、鼓侧、参差,字形大小错综,上下字笔势呼应、 偶有牵连,书写更加流便, 体势更为活泼。今草出现后,原来带有波挑、字字独立的草书方被称为“章草”。纸张的普及,推动了章草向今草的演化。晋代《济白守残纸》、《为世主 残纸》及卫瓘〈顿州帖》、陆机《平复帖》等章草作品,均有向今草过渡的明显趋势。纯粹的今草出现于东晋,王羲之最终完善了今草。今草代表作有王羲之〈寒切帖〉、《十七帖》 ,唐代孙过庭《书谱》等。狂草、大草出现以后,又称今草为“小草”。广义的今草包括小草、大草、狂草。

狂草

狂草始于唐代张旭,由今草向狂肆的方向演化而成,笔势连绵,放纵不羁,一笔数字,气贯隔行。狂草与大草有时混称,二者仅有狂放程度之别,均难辨识。狂草一派神行,无行无列(打破行列界限),大草则虽放犹有节制。大草名家除张旭外,还有与“颠张”并称的“醉素” 一一唐代怀素上人以及宋代黄山谷、明祝枝山、明末清初王铎等人。

1、落笔逆锋入,锋在画中延,点画之伊始,扎实意了然。

2、提笔锋运行,行进虚提杆,抽丝拉筋出,线条显劲健。

3转笔不宜快,笔意重空旋,开张舒展势,作草多环绕。

4、行笔推向前,笔画即完全,均匀力着纸,草体线条观。

5、拙笔有快慢,换锋须臾间,快拙软无力,慢拙忌僵板。

6、蹲笔出轻按,笃实无跃感,如人之蹲行,步履沉甸甸。

7、顿笔呈关节,深厚要重按,草体字遒劲,力透纸背看。

8、驻笔浮纸行,迂回相顾盼,务实阻滑笔,墨注聚锋尖。

9、渡笔失萦带,起止无迹看,神留即画后,笔见未画先。

10、留笔戛然停,笔意性情见,防滑滞败笔,锋毫向空抬。

11、抢笔半虚实,空势在横端,直侧空实抢,抢法堪可研,圆蹲出直抢,侧抢偏蹲现,笔湿当空抢,实抢值墨干。

12、侧笔作点姿,写点不一般,飞动增气势,夷中可求险。

13、衄笔下复上,不似回锋观,为使笔画坚,逆笔除飘然。

14、涩笔滞柔滑,媚中把拙参,涩处不宜多,平添节奏感。

15、急笔似闪电,心潮涌瞬间,催僵化拘泥,草体传气概,

16、打笔抖精神,空中落笔悬,

犹如坠石沙,笔触生光彩。

17、纵笔写开来,气度大不凡,放开笔画写,舒展笔势哉。

18、振笔须坚实,中锋破其难,凝滞顿消除,飞动生姿颜。

19、摄笔草境界,跌宕墨波澜,五合交臻备,笔短意长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