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什么是太阳病(太阳病有哪些症状怎样治疗)

导语:什么是太阳病,看完你就清楚了

太阳病是六经辨证之一,是《伤寒论》中最为重要的一篇。

什么是太阳病呢?

简单来说就是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膀胱腑的病。

另外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太阳表证阶段,寒邪伤表以后,常常引发肺气的宣发肃降失调,可引起肺部的病变。

有必要了解一下太阳经和腑的生理:

膀胱经:从头到脚,是人体穴位最多的,最长的经脉。

要点: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借助督脉和肾的阳气而主一身之表阳。

经别:散布于心。当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和血结于膀胱的时候,下焦瘀热循经上扰心神而出现如狂或发狂的精神症状。

膀胱:司气化,位于下焦和肾相连,气化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化生阳气。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化生阳气,叫做“太阳之气”。阳气通过太阳膀胱经,通过三焦向体表输布。内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2、参与水液代谢。一能排出废水,二能化生津液并使其输布上承。

太阳的阳气:阳气的量是三阳(大阳、巨阳),阳气最多。它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借助脾胃摄入的水谷精微来不断的补充能量。借助肺气宣发于上焦,把阳气输布于体表,也把津液输布于体表。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

所以说:阳气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

阳气的功能:一是温养肌表,二是管理汗孔开阖,调节体温,三是防防御外邪。一句话概括:“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

太阳病的成因:常见于风寒外袭为主。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体表受邪之后,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所以就会脉浮。后世医家有“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但注意与一个人的基础脉象相鉴别。

头项强痛:这是太阳病定位性症状。因为这是太阳经脉循形的部位。

恶寒:一定会有恶寒。表阳被风寒之气气伤,温煦失司而恶寒。因为肾阳不足也可有恶寒,所以,这三个症状(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结合起来才能判断这就是太阳表证,所以把这一条作为太阳病的提纲。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症状,就可以定为太阳病了。

发热:寒邪伤表后,阳气奋起抗邪,阳气出现病理性的亢奋,就会出现发热。太阳病在整个病程中都会有发热。由于各人的体质差异,发热可以先出现,也可晚一点出现,所以没有把发热列入提纲。

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之邪所伤以后,就容易影响和太阳主表有关的这些脏器并引起它们的功能失调。

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就会出现咳喘等肺部相关的一些症状。

影响中焦气机的升降失调,就会出现食欲减退,腹泻或不大便,或呕逆的症状。

一些老年人肾阳虚衰,感受风寒之邪后就会越过太阳直接飞渡到少阴,起病就表现了一些手脚发凉,精神不振,但欲寐的少阴病。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