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后掠翼飞机(后掠翼的优缺点有哪些)

导语:飞行原理—后掠翼2

上篇文章我们一起了解了后掠翼的影响和前缘涡流等相关知识,这篇文章我们将通过对比后掠翼与方形翼,更加深入的了解后掠翼,并在最后一起学习后掠翼的缺点。

1.失速

1.1 后掠翼与方形翼的对比

对于后掠翼,分布在翼尖处的升力系数最大(如上图所示)。

(不同类型的机翼气面首先分离区域)

(以下图为例)我们之前了解过,后掠翼的翼尖处会产生翼尖涡流,气面相对翼根会提前分离,翼尖首先失速。机翼翼尖由正常转为失速这个过程中,整个机翼的压力中心CP是向前移动的。翼尖失速后,机翼翼尖处的升力效率会大大降低,飞机产生抬头力矩,压力中心CP继续向左前方移动(另一侧机翼相反,向右前方移动)。因此对于后掠翼飞机来说,压力中心CP的运动是“向纵轴和前方运动”。

( 后掠翼翼尖首先失速,压力中心前移)

对于方形翼(有些教材称为平直翼)飞机来说(以下图为例),机翼的翼根后部首先失速。翼根后部的升力损失后,压力中心CP移动到飞机重心之前,在机翼翼根后部的下表面留下了较高的正压。在由正常转为翼根失速这个过程中,压力中心CP先稍微往前左前移动。压力中心CP左前移动后,飞机产生低头力矩,这个力矩会使飞机的迎角减小(因为低头了),此时压力中心CP又开始后移,因此方形翼本身有从翼根失速中自动恢复的优点。

(方形翼翼根首先失速,这个过程中CP稍微前移)

(翼根失速后,低头力矩又使压力中心后移)

上面这个方形翼的知识点,如果你对照课本或者某些教材理解,可能会比较混乱,因为绝大多数教材都是这么说的“方形翼翼根失速,导致压力中心后移”。对于初学者不好理解,我们搜罗了大量外网教材,最终确定了方形翼的压力中心CP变化过程。

由于方形翼的各处翼弦基本一致,因此翼弦上的CP点的移动过程与机翼的CP点移动基本一致,如果上面的你看不懂,也可以按照下图理解:

首先翼根没有失速之前,压力中心CP点位于重心CG点以后,随着迎角的增大,翼根后部开始失速,失速发生后,CP点开始前移至CG点的前方。若迎角继续扩大,翼根部的失速区域扩大至机翼前方,CP点又开始后移。

由于前掠翼民航客机或者货机基本不涉及,这里我们不再讨论。

2.极曲线

后掠翼的升力减少是渐进的,其极曲线更加平坦,飞机失速的表现没那么剧烈。而且平坦的极曲线可以延迟螺旋的出现,降低进入螺旋的风险。

后掠翼相比方形翼对螺旋的敏感性更低,更不容易进入螺旋

3.积冰

当后掠角增大时,机翼上方气流的饱和湿度减小。因此,后掠角越大,积冰的风险就越低。你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

上图中,当气流Qm不变时,后掠翼前缘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水分更少,相当于空气的饱和湿度降低了:

(后掠翼积冰程度更低)

4.气动中心

在跨音速飞行时,后掠翼的气动中心向后移动的程度更低。压力中心则随气动中心位移。

5.后掠翼的缺点

虽然后掠翼空气动力学表现上要比方形翼好的多,但是好比“人无完人”,后掠翼也有一些缺点。

对于一个机翼来讲,在有扭转力矩的情况下,它绕着中性轴转动。这个中性轴位于压力中心的前面。因此,空气动力是机翼向前扭转的原因。

对于直翼,中性轴与前缘平行。因此,整个翼展的扭转是均匀的。

然而,对后掠翼来说,中性轴是向后的,它越来越接近前缘。这会造成两个问题:

(1)扭转沿着翼展的分布是变化的(因为压力中心和中性轴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2)在翼尖,由于扭转载荷位于翼根后,因此产生的力矩是非常大的。

因此,后掠翼的承受的结构载荷更大,这需要进行特定的增强,或者使用性能更加好的材料,成本也随之增加。

知识类文章阅读量非常低,麻烦您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帮我们提高一下阅读量,谢谢您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