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心理学什么是态度(心理学什么是态度与行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心理学:什么是态度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心理学什么是态度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心理学什么是态度(心理学:什么是态度与行为)

人们因其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各自的经验,除了发展出各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思考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外,也发展出了不同的信念、意见与态度。这些信念与态度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比如人们对某物或者某人的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

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重要性或意义性进行评估后产生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如重视或轻视、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喜爱或厌恶、趋向或回避、接受或拒绝,以及处于上述两极端之间的某一位置状态。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历程,不管是通过直觉还是通过分步思维过程而产生,它总是关于事物对自己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或情绪评定的结果。

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

2、态度是针对某一对象或状况而产生的,因此具有主体与客体的相对关系。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群体、制度、国家以及代表各类事物的观念等。这些人或事物一旦成为态度的对象,就被称作态度客体。

3、一个人具有多种态度,个体的全部态度合称为态度集。态度集成为我们行为的参考架构,我们的行为常受已经形成的态度集的影响。比如上级对下属怀有不友好的态度,那上级很容易只看到下属的缺点,而忽略其优点(知觉的选择作用受参考框架的影响),甚至在没有具体证据之下,也会猜忌下属怠工等不良行为。

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则不容易改变,这叫作态度的抗变性。因为态度形成具有深层的原因,是客体的特性和主体已有的种种需要、习惯、经验、理念交互作用并建立较稳固联系的结果。所以要改变一种态度就要涉及整个或部分联系系统的改造,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喜欢某个品牌衣服的人,会长时间偏好于某品牌服装的选择。

三、态度的心理结构

包括三个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

1、认知因素: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

2、情感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或蔑视、同情或冷漠、喜欢或厌恶等。

3、意向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应。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心理学:什么是态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