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怎么区分)

导语: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但是,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有人感觉能力强,有人感觉能力弱。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见,有人听不见;同样大小的物体,有人看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就低。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是绝对感受性。能够觉察出来的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否则便是感受情低。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其英文缩写为jnd。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他的差别感受性就越高。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E.H.)1840 年测量了重量的差别阈限,发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 ΔI /Ⅰ= K。其中,ΔI 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这个定律就是韦伯定律。后来研究发现,不同感觉器官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而且,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G.T)1860年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测量了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理量。结果发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S=K·l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不同感觉器官的K值是不同的,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从费希纳定律可以看到,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单位来代表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的单位。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