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三皇叔和六皇叔(王叔和皇叔的区别)

导语:三皇与十大名医——王叔和

王叔和,汉晋时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邹县)人,卒于西晋太史六年(公元270年),为曹魏统治下的太医令。此前曹操因“头风”复发,请华佗不至,将华佗杀死狱中。后因爱子仓舒病卒,才后悔杀死华佗,认识到医学的重要。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国建立。王叔和便以高超的医术当上了曹魏的太医令。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连年征战。大军所过之处,人民流离失所,疫病流行。连曹植也惊呼:“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故曹氏父子出征,为了避免被传染,必然让太医令王叔和随军同往。王叔和随军征战历尽艰辛,一面防病治病,一面利用太医令这个优越的政治条件,在江南、淮北等地搜求古典医著、仲景遗论和华佗经论,以备著书立说。

历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零乱繁杂不一,例如诊脉的部位,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三种诊法。

一是遍诊法,就是按摩全身可以触摸到的动脉,包括头颈、两颊动脉、上肢的桡动脉,下肢的胫后、足背腘窝及股动脉等。《内经》记述的切脉主要是遍诊法。

二是三步诊法,就是诊颈部的人迎(结喉旁总动脉)、腕部的寸口(桡动脉)和足部的趺阳(足背动脉),张仲景就采用过这种诊法。

三是寸口诊法,就是单独的切按掌后桡动脉,故又称独取寸口诊脉法。

另外,对脉象的种类描述和所主疾病,各书说法不统一,所以王叔和感叹的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为了提高脉学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它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王叔和深感有将它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必要。于是,它毅然担当起编写《脉经》的重任。

王叔和利用作太医令所搜求的各种脉学资料,旁征博引,“采摭群众”。从《内经》到华佗以及不知名的医家,凡是有关脉学的论述,他都收集起来。然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按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的方法,分清纲目,依类编排,最后整理成一部脉学专著《脉经》。脉经中描述了各种脉学的脉形。把各种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缓、迟、结、代、动等24种。论述了切脉的方法和基础知识,列出了左右寸口三部所主脏腑,提出了以清晨为宜的切脉时间和以呼吸确定脉搏至数的方法。并告诫人们要注意脉象的阴阳顺逆、虚实、生死和脉证合参,并专门介绍了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对脉象的论述。他不仅保存了汉晋以前的宝贵医学资料,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脉学知识提供了方便。《脉经》不愧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诊断著作。

编撰:京城小青龙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