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从心理学看态度理论是什么(心理学态度)

导语:从心理学看态度理论

认知论观点的态度认为:态度是对社会对象的评价。前面我们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接下来我们讲归因理论和社会判断理论。

一、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基本上强调我们怎样知觉自己和知觉他人。我们知道在积极结果面前,我们倾向于向内归因,认为是个人导致成功。在消极结果面前,我们倾向于向外归因,认为是环境导致失败。观察者对他人行为结果的知觉表现为对其能力的知觉和对他试图去做的动机的知觉。

贝姆提倡以归因理论来说明态度改变的心理机制,即自我知觉理论。意思就是人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并常常积极主动地将当前的认识对象及有关评价与过去的经验相比较。人们一般都能表述出自己为什么会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对态度形成与变化的心理原因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

二、社会判断理论

指的是人们在对他物进行判断时,如他们自己已经持有某种判断参考标准或是拥有帮助他们进行判断的参考物,而在实际判断过程中,若是被判断的事物与这种参照标准相差较大的话,人们倾向于将其判断为比实际上的差异更大。如果被判断的事物与参照标准比较相似,则人们倾向于将其判断为比实际上的更加相似。

谢里夫等人通过物体重量知觉的判断进行研究。首先要求被试用一个六等级尺度来判断一些物体的重量,重量分布在55-141克之间。六等级尺度上的第一等级代表最小的重量,第六等级代表最大的重量。

在被试进行判断之前为被试提供一个帮助其进行判断的参照物。一种做法是让被试掂量一个141克的物品,并告知这个对应于尺度上的第六等级,然后让被试对所有物体的重量进行判断,结果被试所作出的判断在尺度上的分布倾向于聚集在尺度等级较高的一端,谢里夫称为“同化效应”。

另一种做法是让被试掂量一个重347克的物品,这一重量明显重于被试在实验中真正要判断的所有物体重量,并且告诉他们该重量对应于尺度上的第六等级,然后让被试对与上述实验中判断过的相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所做出的判断在尺度上的分布倾向于聚集在尺度等级较低的一端,谢里夫称为“对比效应”。

社会判断理论具有较明显的认知色彩和个人主义的特征,强调的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信息的知觉判断,并认为这种判断是态度发生改变的中介物,是先于态度改变而进行的。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