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齐纨鲁缟百科(齐纨鲁缟是什么意思)

导语:“齐纨鲁缟”:面对齐国的货币冲击,鲁国应如何应对?

齐纨鲁缟是春秋时期齐国为了征服路过而采取的一种经济上的侵略,在春秋时期,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粮食的存量是一个国家采取各种行动最为重要的基础物资。

因而齐王下令让大臣们无论上朝还是日常生活都要穿丝制衣服,期望更是自身带领宫内嫔妃一起穿上了丝绸,但同时却禁止国内种植桑树。 这就造成了国内丝价猛涨。由于鲁国生产丝绸,而且距离齐国相邻。

过了几年,齐王又命令大臣们不再穿丝制衣服,并且禁止了粮食的出口。多年以来鲁国人人种植桑树而荒废农田,齐国让鲁国种植桑树减少了粮食的生产。

而一旦齐国不再需要丝织品,那么鲁国就会陷入经济危机,最终导致鲁国百姓纷纷饿死,齐国也轻易的获得了鲁国的臣服。那么我们讨论的就是不同货币下齐鲁之间应该如何应对。

一.“齐纨鲁缟”下管仲的货币战争

1.从衡山之谋解析管仲货币战争

齐国国相管仲原本是一位商人,后来受齐王赏识,为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立下汗马功劳。《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司马迁赞扬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在管仲执政期间,齐国多次运用贸易战争的方法来扩展齐国的领土与影响力。除了对鲁国的贸易战外,管仲最为著名的就是衡山之谋。

衡山位于齐鲁之间,该国的战争武器技术很先进,齐国如果想征服鲁国就需要首先征服衡山,而衡山武器先进,贸然攻打就会让齐国损失严重,因而管仲便让齐王派人去收购衡山的器械。

在《管子》中记载管子对桓公说:“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齐国购买了衡山所有的战争器材,这一消息迟早也就会被周边的燕赵等国知晓,他们会认为齐国购买大量的武器是要对某个国家进攻,因而燕赵等国就会同样去购买这些器械。

这样一来就会带动更多国家去衡山购买,但衡山生产的能力有限,当需求大于供给,其价格必然上涨,衡山就会将价格抬高。而价格高了,利益就会增加,全国的人全部抛弃种植粮食转而去建造武器,那么衡山国的粮食来源就只能依靠外来运输了。

其次就是收购粮食,赵国粮食十五钱一石,齐国五十钱的价格购买,人们就会认为齐国好挣钱,就源源不断地将粮食送到齐国手中,《管子》: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的同时,粮食的价格也被抬高了数倍。

随后齐国撕毁和衡山的条约,不再购买他们的器械,衡山也就得不到工程的尾款,随着齐国的毁约,其他各国也是纷纷如此,这样大量的尾款取消,也就导致了衡山经济的崩溃,粮食依靠外来的供给,而国内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且粮食的价格也变高了,衡山便陷入了危难中,这时齐鲁两国见衡山出现危机,便联合攻打。

衡山国君见难以匹敌就投靠了齐国。同样类似情况还有买狐皮降代国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管仲在对于春秋时期各国经济和对于市场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2.管仲的货币手段

管仲是商人出身,因而十分重视市场经济带来的作用,他也是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倡者,在《乘马》中记载管仲曾说:“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 寡,为之有道。”

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可以以此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详情。通过利用好市场,可以实现天下大治,运用货币来进行调控保证国内物价平稳,保证国家收入的稳步增长。

管仲的货币手段在文献记载中曾有六种分别为山海、反准、借势、缪数、齐措、贵虚。每种不同的手段对应着不同的功能,所谓的山海就是指,齐国临近海洋,盐业资源丰富,将盐业进行征税。

这样的税收百姓不会发现,不会同房屋,田地,粮食等税收一样增加就会被百姓看在眼中从而增加对政府的不满。而反淮就是同衡山之谋一样收购楚国的鹿,鹿价暴涨而粮价暴跌,趁此大量收购粮食。

楚国因为鹿而获利,而获利的只是货币,而粮食这种实实在在的资源却大量地减少,最后难免导致楚国陷入粮食不足的危机之中。

其次,在尊王攘夷的政策下,利用诸侯朝拜,在本国建造石壁让周王下令觐见周王室要带着石壁,这就让齐国借助觐见的机会获得了大量的钱财。

而缪数就是政府给商人一些无用的声名或者荣誉来让他们救济百姓,这样政府只是付出了一部分没有实际损失的虚名就换来了救济百姓的实在利益。

而齐国就是利用齐国东西两地物资的互补性来弥补两地间的不足,实现最大利益的互补。最后的贵虚之术本质上就是促进消费的需求,市场有活力国家的财政才能够得以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针对别国而言,让别国的官员百姓进行奢侈享乐性的消费。

《侈靡》曾言:“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让增大他国对于奢侈品的需求来促进本国穷苦百姓的就业以此提高国家收入,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依靠这些手段齐国又怎么能不强大起来呢。

二.在假定用银本位、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制度下鲁国应该如何应对

1. 银本位制度下解决的办法

在银本位制度下,鲁国货币需求大于供给,这就给鲁国带来了贸易顺差的情况,鲁国拥有了大量的货币而齐国则流失了大量的货币,随着货币的增多而国内物品的数量大概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就会导致鲁国的货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影响到百姓的民心。

因而在粮价上涨后,价格会无限制增高,从而鲁国出超的局面就会被改变,大量的货币流失使得通货紧缩。而银子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是恒定的价值,人们用银子换粮食,导致银子在鲁国的储量减少,银子价值越来越高,货币也就越来越不值钱。

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鲁国贸易顺差的时候,加大对外购买的能力,鲁国可以用政府的名义发行国债,将齐国和鲁国的货币进行回收,交给政府保管,并且加大对齐国粮食的进口,将货币量全部转送回去,让齐国的货币量逐渐增多,这样对于鲁国而言,齐国购买的丝制品在鲁国转化为货币后能够有效的转换为粮食。

齐国最终得到的只有一堆货币,就会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转嫁给齐国。其次,由于银本位,银元换取粮食的价格不会改变,然后通过减少白银锻造的质量去齐国买粮食,就会加剧齐国货币的贬值,从而实现鲁国对齐国的压倒性胜利

2.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应对措施

鲁国出售丝织品导致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数量增多,外币的流入势必会造成本国货币的波动,为了维持固定的汇率,鲁国只能用本国的货币来兑换齐国的货币,但这就会带来通货膨胀。

因此加大进口才会减少贸易的顺差,从而削弱外币对本币的影响,而这个抛出与购买的比例就需要使本国的固定汇率与齐国保持相同的趋势,保障鲁国安危,因为一旦鲁国的货币价值高于了齐国,就会导致齐国的不满从而为齐国找到借口而攻打鲁国。

在浮动汇率下,鲁国的货币一旦升值,就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可能,而鲁国再想出口商品的情况下,鲁国的货币价值高,那么商品的价格也就会随之升高了。

这就导致鲁国出口商品的能力减弱,鲁国商品的竞争力减少,因而鲁国的交易对象不应该单纯的只是齐国,还应该发展都渠道的商品贸易,并不断购买粮食来应对一旦齐国停止购买丝制品。

本国种植粮食不足支撑本国人使用,那么那些购买的粮食就会派上用场,利用这些粮食来保证鲁国人在重新种植粮食的期间不会发生混乱,用以平稳等到丰收的时期。

只有适当地调整财政政策,及时地调控市场和货币,才能保障国家的富足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仅是刀光剑影和庙堂之争,更有藏在细微处不可察觉的阴谋诡计,只有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影响力,并合理地使用它,才会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就如同《史记·平准书》所描述的“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三.结语

面对齐国的货币冲击,在正确运用银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三者之间的联系下,才能加大鲁国政策的灵活性,从而改善不利的局面。面对通货膨胀,首先要想到的就是保障最基本的粮食安全。

只有保障民众有饭吃,才能实现之后的崛起。春秋时期,粮食就是根本物资,在面对高价利益的吸引下,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保障自己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史记·管晏列传》

2.《管子》

3.《乘马》

4.《侈靡》

5.《史记·平准书》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