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绿幽灵有造假的吗(绿幽灵到底是不是商家炒作的)

导语:“绿幽灵”的新型仿制品,买家注意啦

水晶有许多种包裹体,又因包裹体颜色和形态的不同分为了更多种类,“绿幽灵”就是幽灵水晶中含有绿泥石包裹体的一种。“绿幽灵”因其图案多样、生动写意而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喜爱,成为水晶市场中的热销品种。但这也为它招惹来了“仿制之祸”。

“绿幽灵”

幽灵水晶是指在水晶的生长过程中,包含了不同颜色的火山泥等矿物质,在通透的白水晶里,浮现如砂石、水草、高山等天然异象,又称异象水晶。

“绿幽灵”水晶是指含有绿泥石包裹体的水晶。它的内部可以呈现出聚宝盆、水草、金字塔、满天星、千层等异象,这种水晶主要的产地是巴西、非洲等地区。

合成碳化硅

合成碳化硅是将籽晶置于坩埚的上盖底部,通过持续的高温沉积后,晶体得到不断生长,最终形成大颗粒的晶体。有关碳化硅单晶的生长已被研究多年。合成碳化硅单晶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半导体材料,二是在珠宝方面作为一种钻石的代用品。

英飞凌工厂用新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生产晶片

左为钻石,右为合成碳化硅

那么当天然白水晶遇到合成碳化硅又是如何成为绿幽灵的仿制品呢?学者又是如何发现的呢?我们拭目以待!

“绿幽灵”仿制品

学者在珠宝市场上发现了一种外观上与“绿幽灵”水晶十分相似的水晶,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常规宝石学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手串的珠粒为非均质体,偏光镜下可见“牛眼干涉图”,折射率为1.55(点测法),样品主晶(无色透明部分)显微观察可见气液两相包裹体。这些结果均表明该样品为天然水晶。

但学者并没有这么快下结论,对样品进行放大观察发现,样品的绿色包裹体存在异常:样品的绿色包裹体由大量不规则矿物晶体颗粒组成,颗粒呈三组平行排列“V”字形,且包裹体“V”字形条带的边缘平直、间距及宽度基本相等。与常见的“绿幽灵”水晶内部的点状、线状、不规则弯曲状的绿泥石包裹体不同。

使用红外光谱仪测试发现红外光谱的吸收带一般在800cm-1以下,谱带数目少且常为宽带,学者将该谱图与《珠宝玉石鉴定红外光谱法》以及国家标准《珠宝玉石 鉴定》相对比,发现该绿色包裹体为合成碳化硅。

图源参考文献2

最终学者得出相关结论:该仿制品是造假者将天然白水晶开出三组平行的“V字型”槽,再注入合成绿色合成碳化硅颗粒模仿天然“绿幽灵”的绿泥石矿物包裹体。根据国家标准应命名为水晶(处理)或充填水晶。

其它仿制手段

一些丰富的内含物常常使水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品种,如“金发晶”、“草莓水晶”、“绿幽灵”水晶等等,这常常引起不良商家对内含物进行造假,除了上述绿幽灵仿制品,还有利用激光内雕饰制作的“白幽灵”, “人造发”的钛晶等。

白幽灵

该仿制“白幽灵”水晶样品经过激光内雕处理,在天然水晶内部制造微裂纹进而构成白色图案以仿冒天然“白幽灵”水晶,可通过放大观察,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方式进行鉴定区分。

“白幽灵”显微观察,

“人造发”钛晶

……

该“人造发”水晶样品以天然水晶为主晶,人工制造(颜料及EVA充填的)管状包裹体仿造发晶,采用放大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别。

“发晶”及其显微观察,

今天麦尚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关于水晶包裹体的仿制手段,大家看过之后以后可要千万小心!在购买时尽量要让商家出具专业的鉴定证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