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祛痰药有哪几种(祛痰药是什么)

导语:祛痰药有哪些?有何区别?一文说清楚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临床上常用祛痰药主要分为以下3类:

恶心性祛痰药或刺激性祛痰药

1、恶心性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氯化铵等。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由于对胃的刺激比较明显,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胃黏膜刺激症状,还会出现头晕、嗜睡。除了愈创木酚甘油醚之外,氯化铵等已经很少使用了!

2、刺激性祛痰药包括:桉叶油、安息香酊等。这类药物的蒸汽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腺体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由于刺激性比较明显,气味比较重,加上祛痰效果也不明显,临床上已经基本上不用了。

黏液溶解剂

黏液溶解剂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厄多司坦。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含有巯基,可以使痰液中黏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从而加速痰液的排出。

1、N-乙酰半胱氨酸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作为化痰药开始使用了,在所有的祛痰药中,化痰效果是最强的,还有专用的雾化吸入剂型可供选择。除此以外,还可用于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毒解救!

需要注意的是,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禁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道症状,一旦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终止治疗并就医!

2、厄多司坦在国内外应用得也比较普遍,祛痰效果确切,可以使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厄多司坦不能用于15岁以内的儿童!

黏液调节剂

黏液调节剂包括溴己新、氨溴索、羧甲司坦。这类药物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产生黏液的细胞,促使其分泌黏滞性低的分泌物,进而降低痰液黏滞性,使痰液易于咳出。

溴己新是从鸭咀花碱得到的半合成品,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多用于成人的祛痰治疗,特别是不推荐给婴幼儿使用。

说起溴己新,就不得不提氨溴索!

氨溴索是溴己新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以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祛痰药,同时具有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可供选择。氨溴索的祛痰效果确切,还能提高阿莫西林、红霉素等药物的抗菌活性,可谓“一举两得”。

基于二者的同源性,溴己新和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基本类似,除了偶可引起上腹部不适、纳差、腹泻等反应,还可能会出现皮疹。

与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相比,羧甲司坦在祛痰界的存在感要低得多!羧甲司坦的起效时间比较快,半衰期也比较短,只有口服剂型可以选择。

综合来看,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为第一梯队,溴己新、厄多司坦、羧甲司坦、愈创木酚甘油醚为第二梯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