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修道修一颗虚静之心什么意思(修道修一颗虚静之心是什么歌)

导语:修道,修一颗虚静之心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此乃修行六字真言,修道,就是修一颗虚静之心。

修道,就是修一颗虚心。在《老子》有关虚的论述很多,有冲或谷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致虚极,守静笃。在《庄子》中有:以游逍遥之虚。心斋就是虚以待物。虚室生白。

道就像谷一样,它是谷神、天下谷,百谷王。从生成天下万物的角度看,道就像谷一样,深广博大,生养万物,生生不息。正是在这个谷一样的大道里,万物滋生,郁郁葱葱,溪流潺潺。

道就像一个大而无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像“冲”一样,修心亦是如此,修一颗包容之心,修一颗虚空之心。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的心灵,才可以包容一切。

空是一种度量,所以要虚怀若谷,空是一种包容,所以要虚心以待,空是一种潜力,所以要空空如也。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我们就是追求心虚而体实,而远离心实而体虚。

抛弃你的成见、欲望与俗情,回归生命的本来状态,这就是“致虚极”,“复归于朴”。万事万物本无高下贵贱之分,是人的知与欲赋予了其价值,同时也掩盖了其本来面目。

“虚其心”,就是回归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没有立场就是立场,没有观点就是观点。与其说解放思想,不如说从思想中解放出来。修行而得道,其实什么都得不到,如《金刚经》讲的无所得。世界的本来面目是虚虚实实,变易不居。

老子讲,“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庄子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玄览就是镜子。我们的心如镜子一样,镜子本来是明亮的,却被世俗的尘埃蒙蔽了,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镜子不擦不明,佛也好,道也好,都是引导我们擦亮每个人心中的镜子,映照万象本真面目。

如果我们的心被知见与欲望填满了,就等于明亮的镜子蒙了尘垢,就难以映照万物的真面目。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正因为我们心不净,无事生非,作茧自缚,自作自受,难以解脱。

虚心就是净化我们的心,涤除知与欲的尘垢,还原生命的本色,照亮真实的世界。

修道,也是修一颗静心。虚心重在“无知无欲”,静心重在“无为不争”。有知有欲则有为有争,无知无欲,无为不争才能真正地做到超越一切。

万物静观皆自得。水清了,才能映照万物,心静了才能看清本来面目。老子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天下大乱,因在统治者贪欲乱为。

虚静是生命的原本状态,舍弃一切执著,一切人为分别,回归真实的自己,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这样的境界就是开悟,就是得道。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常就是道,道就是常。“道常无为无不为”,静是道的特性。人们修心也如此,无知无欲,心不妄动,人不燥动,不动则不争,不争则不伤。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既是大道的原本状态,也是大道的运行法则。人效法天地大道,也要遵循自然无为这个法则,不去人为干涉侵扰他人与万物,各随其性,顺其自然,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静心就是修一颗自然无为之心,尊重万物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辅顺万物而不是干涉万物,回归真我而不是彰显自我。

做最真实的自己,遵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不为外在因素干扰而委屈自己的自然本性,活在别人的嘴巴里与掌声中,不如活在自己的天地无穷之间。

庄子讲“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倒置之民”,因此,不要让物欲与世俗蒙蔽了自己,主宰了自己,从而泯灭了自己的灵性,从自由变成了羁绊。

水静则清,心静则明,心明则灵。心灵有了智慧才得以觉醒,智慧觉醒了才得以超越。静是生命的原态,静是事物的本质。致虚极,守静笃。降伏妄动的心,回归生命的本来,这就是老子的静心之道。

无念则静,不欲则静,静能观复,静能悟道,静则通道,心道相通,自由逍遥。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心安静了,才能明了一切,才能接受一切。

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宁静。大音希声,用心去听天籁之音,才能感受到静的魅力与道的玄妙。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