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发掘孩子的优势和潜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发掘孩子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导语:发掘孩子的优势和潜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前几天,带孩子去上体能课。一位奶奶吐槽自家儿的孙儿,做事情磨磨蹭蹭,吃饭挑食,上幼儿园也坐不住,总是走神儿,不知该如何办?

听了她的吐槽,我细问了一下,小朋友平时都喜欢做什么事呢?奶奶说道,爱看书,一看书就能看老半天。但是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画太阳,他就画其他的东西,总是和其他人不一样,愁人。

看来,中国式顺从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老人无法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即使孩子在读书方面呈现的专注力也视而不见,只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

在我看来,国家的未来还是掌握在这些想象力丰富,敢于挑战权威的少年们手上。今天讨论的主题主要是发掘孩子的优势和潜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希望还未发现孩子优点的你们可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1、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我儿时的经历中,我似乎很少有选择的权利。父母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久而久之,我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唤醒前进的意识。

高中入学的时候,一路上,我妈提着我的行李袋,我念叨了一路让我拿吧,可是我妈死死拽着,并且回我说,看你这么瘦,怎么能拿得起这么重的东西呢!到了学校之后,我想着我这么大了,该自己去铺床了。

我刚要把行李袋子解开,我妈就说你一边儿去。看着她把床铺得整整齐齐,我内心反而有一种很深的负罪感和无力感。

对于妈妈来说,她替孩子做事是爱的方式。可是,这样的爱太沉重了。

当我躺在干净整洁的床铺上,不由地对自己说,你可真没用,这么大了连个床都不会铺。在成长路上,自责和懊悔席卷而来,带来的不是前进而是阻碍。

直到我当妈妈之后,看到一幕很有意思的画面:家里的孩子力量太小了,总是拉不开书柜的抽屉,每一次他要做这个拉柜子的动作,我都想帮他一把。孩子说,妈妈,我不需要你的帮忙,你帮我的时候,我会很生气。

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也有同样的情绪。大人的直接帮助并没有让事情变得快捷有效,反而会给他们造成了困惑与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做什么,想买什么等这些事,我们替孩子做太多决定了,以至于我们让孩子拿主意的时候,孩子会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看似是一句赌气,其实是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像平日里孩子上学,如果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孩子该穿衣服了,该刷牙了,快赶不上校车了。即使孩子有想要做这些事的需要,听到接而不断地唠叨声,能动性也会降低一半。

与其单方面让孩子做什么,不如蹲下身问问他们想要做什么?即使他们的回答,在大人眼里是错误的也没关系,这恰好体现了孩子的意志和精神自主性,同时也让我们观察到孩子真正的优势所在。

就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孩子,如果他喜欢看书,那就和他一起探讨书中的情节。既然能在某一方面专注力很好,那其他方面容易走神的原因大概就是不喜欢吧!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温柔可挡艰难时光,给孩子一次选择,就如给生命浇一次水一样。

2、给予正向积极的反馈

当孩子作出选择的时候,尽量不要去评价这个选择的好与坏,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先给予支持和理解。

孩子能选择自己所爱,必定会有自己的原因和想法,我们不妨做一个聆听者,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

前一段时间,我儿子想用粘土做一个有窗户的高铁,但是挑战失败了。这段经历,虽然没有给孩子带来实质上的成就感,但间接地告诉孩子想象与现实是有一定的差距,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当他选择做这件事之前,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这样做不行,会发生什么,而是鼓励他去尝试,去实践。

即使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告诉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酷的事。

正向积极地反馈,并不是对孩子提出的想法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如想玩手机就玩手机,想吃零食就吃零食,想熬夜就熬夜,想赖床就赖床)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支持,肯定孩子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做出相应的决策。

比如你问孩子,晚饭之后想做什么?当孩子回答你说,想玩游戏。你听了这个回答,一定会暴跳如雷,成天就想着玩游戏,游戏有什么好玩的。

等下次再询问孩子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我想孩子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回答方式,也许不会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在小孩子认知里,说真话是被骂的,那就把真话藏到肚子里吧!

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说不定以后的亲子沟通会更融洽。我们可以说,你想玩什么游戏呢?最近又出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当我们是以支持性的口吻和孩子沟通时,他更愿意讲心里话吧!

当我们听到孩子的心里话,才能真正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3、让孩子获取成就感

给予孩子选择权,给予孩子正向反馈,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获取掌控感和成就感的。赋予内在动机,才有勇气去尝试其他的事情。

就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小朋友,如果家里人能发现小朋友的优点,在他读书的时候,能给予正向积极的鼓励,告诉他,在读书中获取了那么多知识,进步了很多。

或是在他画其他东西时,如果有人告诉他,画画是一种表达方式,很高兴能在你的画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或许小朋友听了之后,会备受鼓舞。

我发现大人的眼里只容得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总是把目光集中到自家小朋友的缺点上。

明明是爱读书的小朋友,在大人眼里却是一个爱走神儿的小孩。

明明是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在大人眼里却是画的乱七不糟没有美感。

就连上学的时候,明明只迟到了一两次,大人总是会说,看看你天天迟到。

明明是用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却被说成固执、不听话。

我们的初衷是想要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做法却匪夷所思,试图用指责、威胁、唠叨、说教来督促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

试问,如果一个老板天天pua说你的工作做得不细致或者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我们会加倍努力吗?我们不会,我们能做的是,自我质疑和认命。

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天天念叨他们这也做不好,哪儿也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功夫,也就放弃了努力。我们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想要孩子获取成就感,其实方法特别简单,肯定孩子做出的选择,即使是错的选择,也要肯定他提出的想法,即使是不好的想法,也要告诉孩子能用语言表达心声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即使用哼哼唧唧代替说话,也要告诉孩子有时用另类的表达方式其实也不错。

总之,不是孩子没有优势和潜能,只是缺少父母的发现。

—END—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