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权德舆简介(权德舆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导语:权德舆:悼亡诗开创者,大唐辅相却专心只为妻子写诗

“栖乌向前林,暝色生寒芜。孤舟去不息,众感非一途。川程方浩淼,离思方郁纡。转枕眼未熟,拥衾泪已濡。窘然风水上,寝食疲朝晡。心想洞房夜,知君还向隅。”这是唐朝宰相权德舆写给自己妻子的诗。这首《夜泊有怀》由景生情,从归鸟和孤舟而联想到形单影只、离乡背井的自己。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对于妻子的想念如此浓烈,以至于忍不住潸然泪下。一个宦游远行的男子,因为思念妻子而拥衾落泪,并将这种体验毫不讳饰的诉诸笔端,这对于自古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唐朝五代皇帝,非进士出身却先后出任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太常博士、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兵部、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至平章事与李藩同作宰相。权德舆为政宽和,秉公持正,励精图治,关心人民疾苦,敢于讥排奸佞,善于选拔贤良。

权德舆生活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边陲不宁,各种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他在矛盾百出、斗争复杂、形势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秉公持正,不畏邪恶,对唐朝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首先,他关心人民疾苦,主张轻赋税、节开支,认为“伏以人为邦本,食为人天,务求便安,以去冗费”。 其次,他善于选拔贤良,“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在选拔人才上任人惟贤,不以员拘,“擢进士七十有二,登辅相之位者前后十人”。 虽身逢乱世,但他一生为官清廉,备受时人爱戴。

权德舆不仅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还是一位著述丰厚、颇负盛名的文学家。他学识渊博、众体兼长,是继包佶文之后的又一代文坛宗师,也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悼亡诗的开创者。从内容上看,权德舆行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时人誉之为“文坛宗师”、“一代宗匠”。在他驰骋文坛 20 多年间,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行世,其内容庞杂,涉及碑铭、酬唱、颂、议论、表、状、策问等内容,内容广博,涵盖面极广。从文笔上来看,权德舆诗文创作文笔雅健,“虽动止无外饰, 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缙绅羽仪”,其诗文成就颇受时人推崇。杨嗣复称其诗文“独步当时,人人心伏”。韩愈赞其“行世祖之,文世师之”,由此可见时人对权德舆的高度评价。

权德舆出生于仕宦之家,其家族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他的先祖曾长期为历代王朝著名的官吏。其父权皋进士及第后做过临清县尉,“安史之乱”后,经高适表荐为大理评事,继而玄宗慕其名而任为监察御史。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权德舆少年早慧,经、史、子、集无不谙熟于心,权德舆三岁时就懂得四声之变,四岁能吟诗,七岁时父亲去世,十五岁为文数百篇,不到二十岁,他的文章就受到读书人的称赞了。

韩泗任河南黜陟使,召权德舆为自己幕府。后又跟随江西观察使李兼,在他府中任判官。杜佑、裴胄交相推荐他,不久当朝皇帝唐德宗听闻了他的才能,召他任太常博士,改为左补阙。未及弱冠,权德舆便以文章著称诸儒间,这与他的勤奋苦学是分不开的。而且权氏家族家风纯正,他的父亲以德行节操赢得了时人的尊重,这些都给权德舆的顺利成长及仕途上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凭着自身的聪慧及家族名望的影响,权德舆的仕途一帆风顺。

建中二年(781),权德舆应杜佑征辟,赴江淮地区任水路运使从事,途经饶州,与当地的长官崔造有晤,二人相见甚欢。权德舆的人品才识给崔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建中四年(783),权德舆得到崔造议婚的书信,表示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愿继德嗣,北归之日,敬俟嘉命”。权德舆欣然同意,于贞元元年(785)在扬州与崔氏结缡。崔氏为人温良柔顺,善于持家,是权德舆的贤内助。崔氏出身世家,自小饱读诗书,还弹得一手好琴。所以夫妻间常有一些雅趣。因此权德舆对于妻子的初心一直没有改。他既不纳妾,也不蓄婢。而是把自己全部的宠爱都给了妻子。这从他写给妻子的诗中可以窥见一斑。权德舆从结婚开始,直到去世前五年间陆陆续续写给妻子的诗总共有41篇之多,算是唐代诗坛之冠。夫妻二人恩爱相守直到白头,是一对难得的神仙眷侣。

贞元八年(792),权德舆抵京任太常博士,同年六月迁左补阙。贞元十八年(802)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迁太常卿。在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 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其中经他知贡举登进士科的有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

元和五年(810),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拜为宰相参与朝政。在他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宪宗心意,而李绛为人梗直,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引起了唐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 (813)正月,他被罢去相职,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公元816年,他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外出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以病乞还,卒于途中,享年60岁。

作为悼亡诗的开创者,权德舆主张诗歌创作应“意境结合”,他的离别诗,相较于同年代赠别类诗歌的借他人之送别,抒自我之穷愁的感伤基调,表现出迥异的精神风貌。他的诗少有离别的愁苦,也没有因为离别而感怀身世的穷弱,多的是洒脱、明朗、轻快的格调,同时善于用记叙与白描,来勾勒明净的画面以冲淡离别之思。这实际上是有别于中唐诸家之情怀的,反而更像盛唐诗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对生命充满热情、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充满了信心,这也许正是权德舆的诗歌被后世评为“有绝似盛唐者”的原因。纵观权德舆一生,他的政治作为遮盖了他的文学光环。但无论如何,权德舆都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诗在中唐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中唐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中唐文坛尊其为“诗文大家”,推其为“一代宗匠”的确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