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香樟与臭樟的区别(香樟树和臭樟树)

导语:黄樟(臭樟)和香樟的区别,如何快速区分香樟和黄樟

香樟(拉丁名:Cinnamomum camphora)和黄樟(拉丁名:Cinnamomum porrectum)同属樟属樟科植物,外形和名字都有些相似,非植物分类学和初入园林景观的苗木人很难说出香樟和黄樟的区别。本文将从形态特,园林用途,生态习性,地区分布等方面,用最简单的图文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香樟和黄樟有什么不同。

香樟

黄樟

形态特征的不同

香樟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树冠庞大,呈广卵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绿色光滑。单叶互生,薄革质,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青白色,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短尖或近尾尖,基部楔形或圆形,离基3出脉,脉腋有腺点,边缘呈波状。花期5月,圆锥花序生于新梢叶腋,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11月果熟,熟时紫黑色,具杯状果托。

黄樟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上部为灰黄色,深纵裂,内皮带红色,具有樟脑气味。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褐色。顶芽卵形,覆宵圆形鳞片,被绢状毛。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形卵状至长椭圆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长6~12厘米,宽达3~6厘米,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浅或带粉绿色,两面无毛;脉羽状,侧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侧脉脉腋上面不明显凸起下面无明显的腺窝,细脉和小脉网状;叶柄长1.5~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生态习性的不同

香樟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喜阳,稍耐阴。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在碱性土种植时易发生黄化。喜深厚、肥沃、湿润的黏质酸性土壤。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能抗风。寿命长,可达千年以上。有一定的抗涝能力,在地下水位较高时尚能生长,但扎根浅,且提前衰老。萌芽力强,耐修剪。

黄樟生态习性

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常利用野生乔木辟为栽培的樟茶混叶林。喜温暖,潮湿、上壤深厚疏松的山地。

主要产地的不同

香樟主要产地

原产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种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也是华东地区主要栽培的常绿阔叶乔木之一。樟树分布大体以长江为北界,南至两广及西南,尤以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分为最多。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000m。在自然界多见于低山、丘陵及村庄附近。朝鲜、日本亦产之。其它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黄樟主要产地

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园林用途及作用的不同

香樟园林用途及作用

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四季葱茏,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配植于池畔、水边、山坡、平地无不相宜。若孤植空旷地,让树冠充分发展,浓荫覆地,效果更佳。在草地中丛植、群植或作背景树都很合适。樟树的吸毒、抗毒性能较强,故也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黄樟园林用途及作用

枝叶、根、树皮及木材均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脑,但各地均以枝叶为主原料。樟油是调配各种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脑主要用于医药行业。果仁油供制皂。木材是上等的家具用材。

快速识别

1、叶片

香樟叶长5~12厘米,叶宽2.2~5.5厘米,叶脉离基三出脉,叶缘波浪状略反卷,叶基近圆形,叶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黄樟叶长6~14厘米,叶宽3~7厘米,叶脉呈羽状脉,叶缘全缘平直不反卷,叶基楔形至宽楔形,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

2、树皮

香樟外皮灰褐色,不规则浅裂;内皮棕褐色,层状结构,底部黑色环带明显。黄樟外皮赤灰色或土黄褐色,深纵裂;内皮土黄色,混合状结构,底部褐黄色。

3、树表

香樟平滑或条纹,黄樟小棱条明显。

4、木质部构造

香樟心边材区别明显,年轮较密、宽窄不均匀,边材黄褐色,心材红褐或棕褐色,管孔单管多、复管少,木薄壁组织呈束状;黄樟心边材区别不明显(老树明显),年轮较宽、宽窄较均匀,边材淡黄色,心材棕褐色(老树),管孔复管多、单管少,木薄壁组织束状、羽状并存。髓心——香樟直径5毫米以下,黄樟直径5毫米以上。

5、颜色和气味

香樟材色为黄褐色至棕红,樟脑气味纯、持久,结构细至中,纹理交错;黄樟材色为浅黄褐色,樟香气味不纯、消失快,结构中至略粗。纹理通直。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