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曌张骁(张骁歌手简介)

导语:文师|张骁:谈谈依恋关系

  谈谈关于婴儿的依恋发展,以及父母亲在婴儿依恋发展中的作用

  一、依恋就是在生命的头一年中,婴儿与自己的看护者形成了情感连接或者叫做情感纽带。这些依恋是双向的关系,当父母依照婴儿的社会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起日常同步性时,父母和婴儿最初的情感连接也就牢固地建立了起来。婴儿先是经历了非社会性阶段和未分化的依恋阶段,直到7~9个月大时,才达到分化的依恋阶段,形成第一次真正的依恋。

  形成依恋的婴儿,将其依恋的对象当做探索的安全基地后,会逐渐达到多重的依恋阶段。

  二、依恋的主要类型有以下4种:

  (一)安全型依恋。大约有65%的一岁的婴儿属于这一类。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独自探索,母亲的离开会引起他们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有温暖的回应,如果他们感到很压抑,常常会寻求身体接触来缓解压力,有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陌生人很随和很大方。

  (二)抗拒型依恋。大约10%的一岁内的婴儿会表现出这一类的非安全型的依恋,这类婴儿紧紧的靠在妈妈身边,很少有探索的行为,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相当的压抑。但当母亲返回时,他们的表现很矛盾,他们会接近母亲,但看上去对母亲的离去还是很生气,他们甚至抗拒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抗拒型婴儿会对陌生人保持相当的戒备,甚至当母亲在场时也是如此。

  (三)回避型依恋。这些婴儿大约在婴儿的20%,这也属于非安全型的依恋。当他们同母亲分离时,很少表现出抑郁,甚至当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时,他们仍然表现得很冷漠。回避型婴儿对陌生人相当友善,但有时会像忽视自己的母亲那样回避和忽略这些陌生人。

  (四)组织混乱型依赖或方向混乱型依恋。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有5%的婴儿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这种类型可能是最不安全的,他奇怪地混合了抗拒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他们似乎对于是接近还是回避,看护者犹豫不决,当母亲回来时,这些婴儿看起来不知所措,或者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他们也有可能在不同的重聚场景中同时表现出这两种模式。

  三、依恋的实质:关于依恋的实质有4种基本的理论,精神分析的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习性学理论。

  1.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

  2.学习理论认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3.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要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

  4.习性学理论认为人类的依恋是为了保护幼子免遭天敌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的伤害,也保证满足他们的需要。当然习性学家认为,基本依恋的远期目标是要使下一代存活到具备了生育的能力,得以保存种系的繁衍种族的繁衍。

  四、父母养育方式对婴儿依恋发展的影响。

  依据婴儿依恋发展的4个阶段,来谈谈父母养育方式对婴儿依恋关系形成的影响。

  我认为父母应该抓住婴儿依恋关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养育调整。

  1.第一个阶段是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在这一个阶段里,父母要多与婴儿对视,让婴儿有意无意地关注人的面部表情,关注成人的脸。温柔的抱着孩子对他喃喃细语,让婴儿感到愉快和满足。

  2.二个阶段是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时)。

  在这一阶段,母亲要尽可能多的亲自抚养照顾婴儿,亲自抱着婴儿,对着婴儿表现出微笑和蔼的表情,对婴儿喃喃细语,给他唱节奏缓慢的、动听的儿歌,并且及时回应婴儿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当婴儿出现不适的时候,用言语去安慰婴儿与婴儿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

  3.第三个阶段是特殊情感连接阶段(6~24个月时)。

  这一阶段里母亲要成为婴儿的安全基地,与婴儿相处时要尽量的保持情绪的平和,尽量的放下自己手中的手机或者是其他的工作,全身心的陪伴婴儿,让婴儿处在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氛围里面。母亲要注意鼓励婴儿去更大范围的探索,并及时的回应婴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情绪情感反应,当婴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胆怯和担忧的时候,母亲要及时安抚。对婴儿的情绪情感,要表现出共情,并且积极鼓励孩子继续探索,直到婴儿完全放松下来。

  4.第四个阶段是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在两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婴儿能够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母亲是爱自己的,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的时候应该考虑母亲的需要和兴趣,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一时期的母亲不仅仅是孩子安全基地,而且是婴儿的重要玩伴。作为父母亲应该在这一关键时期帮助孩子,在建立起安全感的基础上建立规则感,在确保婴儿的人身安全的时候,可以以暂时离开的方式,或者以拓展探索空间的方式帮助婴儿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和秩序感,在婴儿探索游戏的过程中引入规则。在确需离开的时候告知婴儿要学会等待或者接受新的抚养人的看护,同时及时鼓励和强化婴儿和积极情绪情感以及他的表现。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