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怎么理解)

导语:讲谈《传习录》148:格物致知是一体功夫

来书云:“致知之说,春间再承诲益,已颇知用力,觉得比旧尤为简易。但鄙心则谓与初学言之,还须带‘格物’意思,使之知下手处。本来‘致知’、‘格物’一并下,但在初学未知下手用功,还说与‘格物’,方晓得‘致知’”云云。

周道通说:先生“致知”的学说,通过春天的时候再次承蒙教诲,已经懂得在哪里下手用功了,觉得比以前朱子“即物穷理”的“格物致知”更为简单直接。但我自己觉得对初学的人来说,“格物致知”还应当讲些“格物”即“即物穷理”的内容,让他们知道从身边事情上下手。我也明白,本来“致知”和“格物”是一体的、一起下手的,但对初学者来说不知如何下手,还是先给他们说说说格物即“即物穷理”,这样才能懂得致知。

可见,周道通将格物和致知当作两件事看,将“致良知”支离破碎了,没有一以贯之。《传习录》中所讨论的,无论是“格物是致知功夫”:“惟精是惟一功夫”“道问学是尊徳性功夫”“居敬是存养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诚意是正心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以及“何思何虑”与“事必有焉”功夫,都只是一个功夫,都需要用“知”“行”来合一,用“致良知”来贯。

“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若是未知“格物”,则是“致知”工夫亦未尝知也。近有一书①,与友人论此颇悉,今往一通,细观之当自见矣。

王阳明回信说:格物就是致知的功夫,明白致知,自然就晓得格物了。如果不知道格物,那致知的功夫也一定不晓得。意思是说,“格物”与“致知”是一回事,“格物”是“致知”的功夫,“格物”的同时就在“致知”,“格物”就是“致知”;“致知”的同时就在“格物”,“致知”就是“格物”,懂得“致知”必然懂得“格物”,懂得“格物”必然“致知”。

如何理解?格物,是格心之物。格当“正”字讲,格物即格心之物,即正心之物,致其良知。物映我心,从心发出心之物意念,于此意念发处入手,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纯粹的意念,如此意诚心正,事事物物显相心中,物了然于心,见物理明,自然是“知”至,既然已知至,知至就是致良知。

最近我在一封跟友人的信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抄一份给你,你仔细读过,自然明白。王阳明抄给周道通的是哪封信,《启问道通书》上没记载,我们也就不讨论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