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新年迎春诗句(迎新春诗句古诗大全)

导语:七首新年迎春诗词,写尽春节辞旧迎新习俗

春节,之所以叫春节,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是辞冬迎春。因此,在历代除夕诗词中,迎春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经历了一冬的严寒,人们有理由热切盼望一个温暖的春天,一个绿意盎然、花枝招展的春天。

1. 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眼看春天就要到来,但腊月往往是严寒的。明代政治家兼诗人于谦告诉我们,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他在《除夜太原寒甚》中写到: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春风来不远

寄语天涯游子,虽然你们现在正遭受着双重严寒,一是自然界的严寒,二是流浪在外心里的严寒;但是你们不用发愁。春天就要来了,东风已经到了院子东头。

有了东风,就有了希望,归乡也是希望在前,可以实现。

2. 李世民,《元日》

身为皇帝,也是跟普通人一样,在元日那天,一样热切地盼望着春天;一样的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在《元日》中写到: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草秀故春色

开篇就是“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皇宫内外,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小草悄悄地长出来了,清秀一如往年,春色一如往年;梅花也如往年一样,一样的鲜艳,一样的妆扮。

梅花是迎春花,小草是春的使者,这两样,都昭示着春天的到来!

3. 骆宾王,《于西京守岁》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除夕夜迎春的心情最为迫切,他在《于西京守岁》中写到: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为什么这么迫切?因为他在除夕夜“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孤独忧郁之中忽然发觉寒冷的冬天行将结束,春天已指日可待。“忽见”的“忽”与“方知”的“方”,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触动。而新年将至,希望萌生,这是人之常情,敏感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天快亮了,除夕夜也终将随着寒冬过去,新年在晨光的陪伴下,姗姗来到!

4. 朱淑贞,《除夜》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心思细腻,热切盼望新春的到来。她在《除夜》中写到: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诗人多少次地盼望冬天的离开,但未曾如愿;“穷冬欲去尚徘徊”,如今到了分岁时候,虽然是“独坐频斟守岁杯”。但诗人敏感的心灵,依然感受到一夜之间,腊冬的离去,“一夜腊寒随漏尽”,它是随着沙漏的漏尽而去;自然,“十分春色破朝来”。

“一夜”、“十分”二词,既表达了诗人热切迎春的心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心情,不可抑制!

5. 曹学佺,《壬午除夕四首》

人们盼望春天的心情已是十分的迫切,而春天的到来也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明代诗人曹学佺在《壬午除夕四首》中写到:

梅花落尽绛桃开,临老偏宜缓缓来。

漏泄春光无次第,不须箫鼓更相催。

梅花落尽绛桃开

春天是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已是“梅花落尽绛桃开”。“漏泄春光无次第,不须箫鼓更相催”,春光都争先恐后地来到;都不需要箫鼓之声的鼓动,太迅速了。

春天是迫不及待,人们迎春的心情也是迫不及待!

6. 纳兰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

在除夕,人们盼望春天,甚至有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来迎春。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浣溪沙·庚申除夜》中就描写了这样一些活动: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竹叶樽空翻采燕

这里主要描写了两种迎春活动:“谁家刻烛待春风”,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刻度来等待新春的到来,这个活动表达人们的春天的热切盼望心情;“竹叶樽空翻采燕”,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燕子的回归,是春天到来的信使。

总之,除夕的人们,都在盼春、迎春!

7.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南宋词人辛弃疾,作为一个致力于北伐的英雄来说,元日不止是迎春那么简单。他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中写到: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

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

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今岁花期消息定

首句“谁向椒盘簪彩胜”,也是在玩迎春游戏,人们使用“椒盘”做游戏,用以迎春。“今岁花期消息定”,今天已经是元日了,春天已经到来,花期也就为之不远了。“只愁风雨无凭准”,就算是花开了,那花期又能持续多久呢?因为“风雨无凭准”。

其实,“春天”、“花期”是有寓意的: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了。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