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读古文观止的好处(读完古文观止)

导语:读《古文观止》要做到“三不”

按:

怎样更好地阅读《古文观止》?现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结合其中的典型例子,认为需要做到“三不”,即要有历史感,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语境,不能断章取义;要贴近古人,不能自以为是。欲知详细内容,敬请继续阅读《读〈古文观止〉要做到“三不”》。

《古文观止》作为古文的入门书,虽然简明易懂,但那是对古人来说的,但是对于今人来说,能够不借助工具书就读懂着实不易。这主要是古文与现代文是截然不同的两套语言系统,打通二者之间的界限并非易事,而且古今生活状况、思维水平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这又对阅读这部书带来了不少的障碍。

就个人体会和心得来说,即使借助工具书、名家译注等,在阅读《古文观止》时要做到“三不”,才能更好地深入文本,吃透原意,化为自己的营养。

一、要有历史感,不能望文生义。比如《臧僖伯谏观鱼》中,臧僖伯说:“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这里的“大事”不是现代人理解的大事,“器用”也不是普通的器用。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告诉我们,在先秦文献中所说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这二件大事,国家层面的外交使臣来往之类,以及个体方面的结婚生子之类,都不纳入那个时代所指“大事”之内。“器用”相应地指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武器装备。

今天阅读《古文观止》,要跨越信息社会和工业社会,回归到农耕文明,要有历史感,把现代的角色代入到千年之前,深入触摸古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意识。建议在阅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同时备有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进行对照阅读,营造一种历史沧桑感。

阅读

二、要结合语境,不能断章取义。比如,在《郑子家告赵宣子》一文中,郑子家在信中引用了两句古语,一句是“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另一句是“鹿死不择音”。许多人在读后面的内容时,撇开这两句引语而单独理解内容,难免偏颇,而且也无法体会到引用古语的妙处。

其实,郑子家的意思是,小国事奉大国,如果大国有德,那么,就会像第一句引语所说的,小国对大国畏首畏尾,不敢造次,对其言听计从,委曲求全。如果大国无德,那么,像第二句引语所说的,鹿死之时不会计较发出的声音好听不好听,小国就会铤而走险,哪怕和大国开打也在所不惜。既然都要亡国灭种了,还管什么姿势好看不好看?!

在外交辞令中,引用往往达到委婉含蓄地表达真实意图的作用。郑子家通过引用,刚柔相济,有礼有兵,既表达了郑国在面对大国侵扰的时候,自己委曲求全的努力,又表达了小国低调的抗议与内心的抗争。

在阅读《古文观止》时,只有前后勾连、融会贯通,在整个语境中理解思想内容,方能逼近原意,那种割裂起来的做法,是无法体会古人的行文意蕴的。

国风

三、要贴近古人,不能自以为是。比如,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母亲这么多年恶毒地对待自己,郑伯在翦灭共叔段后,将姜氏软禁起来了,正好出了一口恶气。很多人疑惑不解,满心问号:郑伯为什么还要放她一马,苦心孤诣地和好如初?

其实,这就是政治家族与普通老百姓家庭之间的区别所在。普通老百姓可以率性而为,甚至不计后果地闹分裂,而政治家族绝不允许任何人乱拍脑袋。

政治家族把利益放到第一位,为了维护与姜氏娘家申国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与姜氏决裂。当初,自己的父亲郑武公正是为了得到申国的支持,而采用联姻的方式迎娶姜氏的,现在难道由自己来打破郑申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吗?难道在霸业之路上自设障碍吗?这绝对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郑庄公与姜氏和好如初,哪怕维护表面上的和谐也好。

论世方能知人,知人方能知行。阅读《古文观止》,如果只是站在今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古人的想法和做法往往一脸蒙逼,一头雾水,这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扩展阅读,这样或许更能接近真相。

古文观止

怎样更好地阅读《古文观止》是一门大学问。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认为要做到“三不”,即要有历史感,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语境,不能断章取义;要贴近古人,不能自以为是。不知对你阅读《古文观止》有启发吗?你还有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和心得?欢迎互动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