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孝庄太后究竟做了什么能得康熙如此敬重(孝庄太后真的那么厉害吗)

导语:孝庄太后究竟做了什么,能得康熙如此敬重?她是祖母,更是亲娘

康熙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他被后世部分学者尊称“千古一帝”,虽然还有待商榷,但《清史稿》对其“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的历史功绩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清初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经在《康熙帝传》中,如此评价康熙皇帝:

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

8岁继位、16岁实掌朝政大权的康熙皇帝,在清朝入关初期的动荡朝局下,“内则削平大难,巩固统一之基础;外则战胜强敌,恢张帝国之威信”,真正稳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皇权统治。再加上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表现出来的“仁孝性成、勤政爱民”等明君所为;再加上康熙皇帝自身绝对堪称一代大家的文学修养、综合素质;以至于诸多国外学者对其的评价,也以“天下之圣主”、“英杰之主”、“千古英杰”居多。

拥有如此历史功绩,康熙皇帝绝对有理由笑傲中国封建皇权历史。可在康熙二十六年,祖母孝庄太后病重之际,康熙皇帝竟如此自我评价: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啥意思?

康熙皇帝的“军功章”上,孝庄太后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决定性的、是不容磨灭的!

仅凭此一言,或许还不能说明康熙皇帝对孝庄太后的推崇和敬重,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

1、康熙十一年,孝诚仁皇后所出嫡长子承祜,不幸夭折,当时康熙皇帝正侍奉孝庄太后于汤泉疗养。为避免孝庄太后担忧、悲痛,康熙皇帝在向孝庄太后请安时,“含痛问安,笑语如常”;朝臣前来慰问,康熙皇帝也要避开孝庄太后,于僻静处“垂泪面谕安葬事宜”。

2、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孝庄太后病重,康熙皇帝“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不骑马,不乘轿,步行到天坛,向天祈祷,“若大数或穷,愿减臣玄烨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3、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崩逝于慈宁宫,康熙皇帝在悲痛欲绝之余,六违祖制,甚至不顾“朕躬忌讳”;甚至不顾朝臣劝阻,“立意割辫”;向孝庄太后尽了最后一次孝道。

正如白晋对康熙皇帝的评价那样,“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对于孝庄太后,康熙皇帝确实将孝道做到了极致。即使,清朝帝王以“孝”治天下,康熙皇帝对孝庄太后所行,也明显已经超出了政治需要。

那么,孝庄太后究竟做了什么,能得康熙皇帝如此敬重、孝顺?

雍正皇帝登基后,曾经在《大清景陵圣德神功碑文》对孝庄太后有过如此评价:

皇考自幼龄奉孝庄文皇后慈训,凡饮食起居、视听言动,皆有矩度。

这句话以后才是雍正对康熙皇帝的积极评价,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也坚定认为康熙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作风、高雅的气质,几乎都来自于孝庄太后的“鞠养教诲”。

康熙皇帝的文化功底、治国能力几乎全部来自于孝庄太后的教导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曾经如此评价康熙皇帝,“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王遁,满蒙、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创立新法,别启律途”。就文化素养而言,康熙皇帝在诸多方面都绝对有资格被称为一代大家;就治国能力而言,康熙皇帝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一切,均来自于孝庄太后的谆谆教导。

康熙皇帝为皇子时,孝庄太后便十分喜爱,对其教导也最为严厉。据康熙皇帝晚年回忆,幼年玄烨在孝庄太后的严格要求下,竟然一度达到了“好读书,嗜书法,留心典籍,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的疯狂地步。甚至在身染天花重疾,出宫治疗期间,孝庄太后还专门令苏麻喇姑每日指导,继续学习。

康熙皇帝登基后,孝庄太后更是经常出现于南书房,刻意培养其在用人行政、管理国家方面的能力。在孝庄太后的积极影响下,年龄尚幼的康熙皇帝便写出了“人主居四海臣民之上,所关甚巨。然代天理物,端在躬行;致治兴化,必先修己”的“明主之言”。康熙皇帝小小年纪便能于困局之中,如此干净利落的扭转时局并迅速开创诸多历史创举,可孝庄太后的谆谆教导绝对有着直接关系。

命苦的康熙皇帝,全赖孝庄太后抚育

在无数光环的环绕下,康熙皇帝自幼的悲苦命运往往被人忽略。这个8岁丧父、11岁丧母的苦命天子,曾经在孝庄太后崩逝时,流露过心中的悲苦。《清实录·圣祖实录》有载:

朕自八龄皇考世祖皇帝宾天,十一岁又遭皇妣章皇后崩逝。二十余年以来,全赖圣祖母太皇太后抚育教训。今遽遭捐弃,五内摧迷。顾念慈恩,罔极难报。

对于康熙皇帝而言,孝庄太后名为祖母,实为亲娘,“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8岁即位的康熙皇帝,虽是帝王,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偌大的皇宫中,虽有嫡母、庶母、宫女、太监的照料,但像孝庄太后这样事无巨细、体贴入微的关怀,才是真正让其忘掉苦痛、沐浴慈爱的来源。

正因如此,康熙皇帝才会在孝庄太后崩逝后,表现得如此悲痛,才会发出“罔极之恩,毕生难报”的肺腑之言。

康熙皇帝剧照

正如《清史稿》对孝庄太后的评价,“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孝庄太后有成为武则天的机会和能力,但她只是将慈爱感情、政治才干付诸于顺治皇帝,尤其是康熙皇帝身上。正是有了孝庄太后的倾心抚育,才有了康熙皇帝“千古一帝”的圣名,才有了“康乾盛世”的百年辉煌。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康熙帝传》、《啸亭杂录》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