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形而上学概念的来源(形而上学的原始含义)

导语:“形而上学”概念的起源、演化和诸种含义

不少人,大概会时不时地见到“形而上学”这个词。

“形而上学”,什么含义、起于何时、前后有没有变化呢?

追根溯源,“形而上学”的辞源在《周易》。

《周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集解》李道平曾疏:“形而上者,无形者也,故谓之道。形而下者,有形者也,故谓之器。”

那么,无形的“形而上者”的“道”,又是什么?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

他认为,“道”,就是世界的“本源”。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个观点,其实与老子极其相似。

老子在前面那句话后面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世上的万物,都是“道”所包含的“阴阳”通过充盈调和形成的。

看来,最早的时候,在这一问题上,道、儒两家的认知是一致的——所谓无形的“形而上者”的“道”,就是世界的“本源”“规律”和“法则”。

不过,儒家似乎对此仍不满意,还要继续解读。

《系辞上》接着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根据“道”的“转化”而“裁制”成的“器”,就是“易变”;推广执行“道”的意愿,既可以达到“通畅”;“取(举)道”而“措(错)置”用于民,就是“治理的事业”。

在儒家看来,“道”还是“思想”“理论”和“举措”。

所以,汉唐以降的儒门后学,就围绕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

概括地说,朱熹,集中代表了汉以后玄学和宋代理学的观点,认为“道”在先“器”在后;而宋张载、明王夫之包括清戴震等,则或者认为“形而上”就包含着“器(气)”,或者认为“形而上”“形而下”是“阴阳”转化、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已。

“形而上学”,是日本学者对西方“metaphysicas(物理学之后)”的汉译。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学生叫安德罗尼柯。亚里士多德去世后,他花费了不小力气整理老师的遗著。

首先整好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其实这部书中讲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而很像是各类技术的汇编。

之后,他继续整理老师的“第一哲学”部分,左思右想,将这一部分排在了“物理学”之后,并以古希腊语的“物理学之后”命名,即——“ta meta ta physica ”。

这个“物理学之后”的希腊文名称,后来转化为拉丁文再演变到英文,成为“metaphysicas”一词。

西方诸多哲学家,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哲学家,也沿用这个词汇作为自己理论的“称谓”。

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有一个叫井上哲次郎的哲学家(1855-1944),撰有《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等著作。

他在研究西方哲学过程中,感觉“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这个词汇的含义,与中国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很契合,就将其汉译为了“形而上学”。

所以,当我们现在见到有关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一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的汉译。

这是“形而上学”代指西方哲学时的第一个含义。

代指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还有第二个含义,指哲学研究。

西方近代哲学,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是西方近代所有哲学派别名副其实的鼻祖。

他有一部很著名的著作,汉译名是《第一哲学沉思集》或《形而上学的沉思》,最初以拉丁文在巴黎发表(1641年)。

1647年,法文版出版,名称为《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这样,在“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或称为“第一哲学”之外,就有有了“Philosophia”一词,汉译为“哲学”。

笛卡尔实际上赋予了“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一个新含义,即“哲学研究”。

《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有“metaphysics形而上学”此条,说:“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武德意义、结构和原理。”

这个解释,阐述的就是笛卡尔的思想。

笛卡尔哲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metaphysics形而上学”所指代的西方“形而上学”,大致包含了四方面——

1,它是对存在物的探求;2,它是关于终极实在的科学;3,它是对世界整体的研究;4,它是第一原理(或称本体)的理论。

具体来说,“metaphysics形而上学”重点探讨论如下问题——

1,关于形式、范畴和个别的存在;2,关于上帝的存在;3,关于灵魂、心灵和身体;4,关于自然与外部世界;5,空间与时间;6,关于精神概念。

由“哲学研究”派生出了代指西方的“形而上学”的第三和含义——指完整的哲学体系。

既然“形而上学”要研究前述的那些基本问题,因此,不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是不行的。

这样,“metaphysics形而上学”就又有了“完整哲学体系”这个含义。

这样的体系,主要研究本体论和认识论;也研究道德和“法学(法哲学)”;还研究概念、推理等逻辑问题。

西方哲学史学者们,包括罗素、梯利等等,大都认为叔本华、尼采等没有自己的“形而上学”,就因为其理论未构成完整体系。

进入20世纪后,西方从16世纪形成的构建“形而上学”体系的传统,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强烈挑战和批判。西方哲学界亦认为传统的“形而上许”“前途未卜”,这不在于外部挑战,而在于这些体系“本身也没有充分的能发挥预断作用和控制作用的精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了代指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关键缺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了又一个新含义——即孤立、片面、静止的理论和观点。

这个思想的来源,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黑格尔曾生动和深刻地批判了以往哲学中的孤立、片面、静止的理论和观点。同时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只有全面分析才可以看清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动力;而且,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并进一步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所有以往的“形而上学”,尽管很多都非常具有真知灼见,但的确其不可能“充分发挥预断作用和控制作用”,因为它们都将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排斥在了“形而上学”之外。

所以,现在人们说“形而上学”,很多时候是指孤立、片面、静止的理论和观点。

“形而上学”概念的起源、演化和诸种含义大致就是这些。

本文内容由小楠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