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

导语: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之大纲解析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申论》大纲是从来不会去看的,即便是看也是走马观花,认真研究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看不懂,二是认为没必要。如果是第二个原因,那这种想法实在是要不得的。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更是答题的依据。如果考生能够全方位的深入理解大纲的内涵,那么就一定能够找准《申论》命题的基本方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本文就以“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大纲为例,为各位考生揭示《申论》大纲解析的方法。

【大纲描述】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大纲解析】

所谓“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简言之就是“提出对策能力”。对于绝大部分考生而言,这是一块短板,对策来自于哪里?对策该如何表述?对策如何做到“具体合理”?这些都可以从大纲中找到答案。

1.“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对策的来源。这句话明确告知,作答此类题目不同于归纳概括题,或是综合分析题,“答案全部来自给定资料”的原则并不那么好用。因为很多材料中是没有对策的,能否答好这类题目主要看考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是以往在大学里和工作单位里从事相关工作时积累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或是书本上看到的、听到的“生活体验”。政府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跟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团队的管理措施并无二致,无非是语言表达有些差异罢了。

2.“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策的依据。此类题目的要求中经常会出现“有针对性”或“针对性强”的要求。针对什么?自然是针对题干或材料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提出的对策避免“驴头不对马嘴”的尴尬。材料中有什么问题,你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的问题,对策提的再好也是白搭。许多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相近专业的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信心满满,自觉答案就在脑子里,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写的无可挑剔,最终得分却不理想。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3.“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对策的步骤。首先是能够发现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界定问题。这是比较难的,也是容易被考生所忽略的。许多考生看到问题后第一时间写出了对策,这种情况下对策或是过于细微,或是支零破碎,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谓“界定问题”,就是确定属于“哪类性质”的问题,如果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就要采取宣传教育的手段;如果是“法律制度”上的问题,很显然就要健全制度法规。同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因为定性不同,而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一六”大火事件。如果界定为“不法商人发动群众对抗政府拆迁”,那么就应该严厉惩处商人;如果界定为“贪污腐败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那么就应该严惩腐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最后,评估或权衡问题,即分清问题的轻重缓解,决定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需要解决到什么程度。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对策的形式。不同的题目在对策的形式上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个跟题干中的身份限定有较大的关系。比如有些题目是要求提出“建议”,而有些是要求提出“措施”,很明显“措施”是更加具体的,需要更加细化,让对策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本文意在说明大纲对于备考复习的指导意义,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大纲学习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